顯示具有 法國-盧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法國-盧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莫內(Claude Monet)畫筆下的盧昂大教堂(Rouen Cathedral)

2016年九月攝於盧昂大教堂

莫內畫的盧昂大教堂系列共有三十幅傳世,這兩天整理照片的時候,發現我已經看了幾幅,決定乾脆寫一篇整理性質的文章,看看到底還有多少幅沒有看過?

這篇的前傳在此: 法國盧昂大教堂(Rouen Cathedral) - 莫內(Monet)的畫布


這些畫作目前分佈於全球的各美術館,我大致整理一下已知所終的畫作,當作未來努力的目標:

  • 一幅是在本地的魯昂美術館(Rouen fine art museum)。
  • 五幅是在法國巴黎的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
  • 兩幅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家藝術畫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
  • 一幅在美國加州洛杉磯的蓋蒂中心(Getty Center)。
  • 一幅是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威廉斯敦(Williamstown)的克拉克藝術學院(Clark Art Institute)。
  • 兩幅是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的精緻藝術美術館(Boston Fine Art Museum)。
  • 一幅是在德國Essen 的 Museum Folkwang (科隆附近)。
  • 兩幅在莫斯科的普希金博物館。
  • 一幅是在塞爾維亞貝爾格勒(Belgrade)的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Serbia)。
  • 一幅在瑞士巴塞爾(Basel)附近的貝耶勒基金會。
  • 其他都是私人收藏了。
其實這些畫乍看起來似乎都差不多,都是極度的”印象派”,就是模模糊糊的。而且也不知道為什麼莫內在 1892 到 1894年之間要畫這些畫,反正就是畫了。但是沒想到這些畫現今已經成為莫內兩千多幅中價格最高的一個系列。

由於畫的上面有簽上日期,我們知道莫內是在1892年二月來到盧昂,開始了畫畫的工作。一開始他似乎沒有畫教堂的正面,而是跑到位於教堂西北區的阿爾巴諾庭院(La Cour d'Albane)中去寫生。在這裡畫了一開始的兩幅畫:

1.《阿爾巴尼庭院(La Cour d'Albane),1892/2》,現藏 Smith College Museum of Art,位於美國麻州的Northampton。

2.《阿爾巴尼庭院的灰色時光 (La Cour d'Albane, temps gris) 1892/2》,這幅畫為私人收藏,沒有公開展出。

但這一畫似乎就上癮了,可以想像二月的法國可夠冷的,寫生的滋味也許不好受,於是莫內先生索性就就租了一個面對教堂的房子,住在裡面畫吧!!

這房子是一位Jean Louvet先生所擁有的,一樓開了一家叫做”Grand Fabrique”上的商店。莫內在這間房間畫了兩幅畫:

3.《從正面看大門,棕色和諧(Le Portail vu de face, harmonie brune ); 1892/2》,現藏於巴黎奧賽博物館。

2018/3攝於巴黎奧賽美術館
照片的比對如下: 

2018/3攝於巴黎奧賽美術館

2016年九月設於盧昂大教堂
























4.《對於教堂前門的研究( Étude pour le portail vu de face) , 1892/2》,據說這第二幅畫可能莫內不太滿意,因為,莫內雖然有簽名,但是沒有依照慣例簽下日期。不過這幅畫目前為私人收藏,所以大家也看不到,反正莫內先生就算不滿意這幅畫,但也無損他的價值。

這畫完成後,莫內便回到吉維尼的花園豪宅去處理一些事情,但很快地於1892年2月25日重返盧昂。並租下了房東Louvet先生位於大教堂另外一側的一間公寓樓上。開始了另一系列不同顏色的作品。莫內畫下了不同光影照射教堂所產生的不同顏色。

5.《太陽下的大門(Le Portail, Soleil)》:1892年 現為私人收藏。

6.《盧昂大教堂;灰色和玫瑰紅的交響曲(La Cathédrale de Rouen. Symphonie en gris et rose, 1892 -1994)》:現藏英國威爾斯的卡迪夫國家美術館 (National Museum Cardiff)。

7.《盧昂大教堂;在陽光下西立面(Cathédrale de Rouen, façade ouest, au soleil, 1892)》: 現藏美國華盛頓的國家藝廊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8.《盧昂大教堂在陽光下的大門(Le Portail de la cathédrale de Rouen au soleil, 1892 -1893)》:現藏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19/11:攝於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9.《中午的盧昂大教堂(Cathédrale de Rouen, à midi, 1892》:現藏俄羅斯莫斯科的普希金博物館(Pushkin State Museum of Fine Arts)。

10.《夕陽下的盧昂大教堂正面(La Cathédrale de Rouen, façade, soleil couchant, 1892)》:現藏法國巴黎的瑪摩丹莫內美術館(Marmottan Monet Museum)。

2018/3攝於巴黎奧賽美術館

11.《盧昂大教堂的正面(La Cathédrale de Rouen. Façade, 1892-1893)》:現藏日本箱根的波拉藝術博物館(Pola Museum of Art (Hakone, Japan),  (ポーラ美術館, Pōra Bijutsukan)。

12.《盧昂大教堂(La Cathédrale de Rouen, 1892) 》:現藏Serbia貝爾格萊德國家博物館。

畫完這九幅畫之後,莫內先生再度搬家,搬到Fernand Lévy先生擁有的“內衣和特兒商店”的樓上,他在那裡完成了十一幅的作品。

13.《盧昂大教堂的西面(Cathédrale de Rouen, façade oust, 1894) 》:現藏美國華盛頓的國家美術館。

14.《盧昂大教堂晨霧中的大門(Le Portail, brouillard matinal, 1893) 》:現藏德國埃森(Eeesn)的弗柯望博物館(Musée Folkwang)。

15.《晨光中的教堂大門(Le Portail, effet de matin, 1893)》:為私人收藏。

16.《晨光中的教堂大門(Le Portail, effet du matin, 1893)》:美國洛杉磯蓋蒂藝術中心
(Getty Center)

2017/1 攝於美國洛杉磯蓋蒂藝術中心

17.《盧昂大教堂的大門,藍色和諧的早晨陽光( La Cathédrale de Rouen. Le portail, soleil matinal ; harmonie bleue, 1892- 1993)》:現藏法國巴黎的奧賽美術館。

2018/3攝於巴黎奧賽美術館
18.《盧昂大教堂的陽光效果(La Cathédrale de Rouen, effet de soleil, 1893)》:現藏美國的波士頓美術館。

19.《教堂的大門 (Le Portail, 1893)》:現藏德國魏瑪(Weimar)的城堡美術館(Staatliche Kunstsammlungen),這個美術館由2018年開始三年的閉館整修,要到2021年才會開放。

20.《盧昂大教堂在陽光下的外觀 (La Façade de la cathédrale de Rouen au soleil ,1894年) 》:現藏美國馬薩諸塞州威廉斯敦 (Williamstown, Massachusetts)的克拉克藝術學院(Clark Art Institute)。

21.《盧昂大教堂的大門 (Le Portail, 1893) 》:這幅畫為私人收藏。

22.盧昂大教堂的大門與聖羅曼塔,陽光照射下,藍色和金色的和諧( La Cathédrale de Rouen. Le portail et la tour Saint-Romain, plein soleil ; harmonie bleue et or , 1892) 》:畫的名字好長,現藏法國巴黎的奧賽博物館。

2018/3攝於巴黎奧賽美術館
23.《盧昂大教堂(La Cathédrale de Rouen, 1893) 》:目前為私人收藏。

莫內1893年2月再次回到盧昂,他向Édouard Mauquit 先生租下他位於49, rue Grand-Pont, Rouen的公寓,他用兩個月的時間(2月15日到4月14日),完成了最後的六幅畫。

24.《盧昂大教堂的大門與Albane塔-灰濛濛的天氣(Cathédrale de Rouen. Le Portail et la tour d’Albane. Temps gris, 1894)》:現藏盧昂美術館 (Musée des beaux-arts de Rouen)。

25.《盧昂大教堂的大門與阿巴尼塔- 早晨陽光所產生的和諧效果(La Cathédrale de Rouen. Le portail et la tour d'Albane, soleil du matin ; harmonie blanche , 1893)》:現藏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 (Musée d'Orsay, Paris)。

由這幅畫中,可以看見早晨的陽光由阿巴尼塔的背面照射著塔,於是產生了光暈的效果。如過再對比其他的畫,便可以對比出這些作品的藝術精隨。 但有也唯有到奧賽美術館,因為有五幅作品的比對,才可以看出這些畫的作品的差異性。

2018/3攝於巴黎奧賽美術館
26.《盧昂大教堂的大門-晨光的效果 (La Cathédrale de Rouen. Le Portail, effet du matin , 1894)》:現藏瑞士巴塞爾(Basel)附近的貝耶勒基金會(Fondation Beyeler, Switzerland, Riehen))。

27.《盧昂大教堂的大門與Albane塔-晨光的效果(Cathédrale de Rouen, façade et tour d'Albane, effet de matin, 1894) 》:現藏美國的波士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28.《霧中的盧昂大教堂(La Cathédrale de Rouen dans le brouillard , 1893)》:目前為私人收藏。

29.《在日落時分的盧昂大教堂(Cathédrale de Rouen, au soleil couchant , 1894)》:現藏於俄羅斯莫斯科的普希金博物館。

經過兩年的努力,莫內回到畫室中,其實還花了許多時間潤飾這些作品,所以有些畫一直延許到1894才得以完成。1895年5月莫內在這些作品當中,選了二十幅在交給藝術品中介杜蘭德 - 魯爾(Durand-Ruel),向大眾出售這些畫作,原先定價為15000法郎,後來以每幅12000法郎(當時幣值大約是五萬六千美元)成交。到了1996年時,盧昂大教堂最後一次出現的成交紀錄來看,金額已經高達1200萬美元。這也是莫內所有作品中(共有約兩千多幅作品),最值錢的作品。

有人問了我,看了這麼多,到底看到了什麼?

講實話,的確有點難以回答。但是也許想想莫內在畫的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也許他在畫出教堂中一天中,也畫出了他的一生。而看畫的人,是不是也看到了自已的一生呢?

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

法國盧昂大教堂(Rouen Cathedral) - 莫內(Monet)的畫布

攝於法國盧昂大教堂(Rouen Cathedral)(2016年9月)
盧昂(Rouen)位於法國西北部,為諾曼第半島最大的都市,距離巴黎約一小時半的車程,火車由巴黎聖拉薩Saint-Lazare車站(地鐵14號線)發車。但我是租車,開車前來,就沿著A13高速公路開便到了。

攝於法國盧昂大教堂(Rouen Cathedral)(2016年9月)
盧昂大教堂,目前是全球第四高的教堂,就憑這個理由,就想來很久了。在幾次的擦身而過之後,終於專程的來到這裡。法國文豪雨果(Hugo)的詩作「Les Feuilles d'automne」中,描述盧昂為:「La ville aux cent clochers carillonnant dans l'air」,而讓盧昂有了「百鐘空中迴響之城」的美譽。我查了一下,光是盧昂大教堂便貢獻了其中的六十個鐘。

教堂的歷史非常久遠了,可以追溯到在西元第四世紀,便有存在的紀錄,650年開始大規模的擴建。

查理曼大帝是第一位統一歐洲的國王(法蘭克王國),當時的首都設在遠在盧昂北方500公里遠的亞琛(Aachen)。但這位虔誠基督徒曾在西元769年,特別來到這裡參拜,可見那時候盧昂大教堂便已經頗具盛名。

攝於法國盧昂大教堂(Rouen Cathedral)(2016年9月)
西元第九世紀的時候,維京海盜(Viking)沿著北海的海岸線來到法國諾曼第半島。當時的海盜領袖羅洛(Rollo) (後來諾曼地公國(Duchy of Normandy)的創始人),於西元915年在盧昂大教堂受洗為天主教徒,而且在932去世後,埋葬在這裡。而他的孫子理查一世時,開始大力投資,開始了教堂一千年來的建設。

關於維京人在法國的發展,可以參考之前法國聖米契爾山的介紹。

在一千年的歷史中,盧昂人幾乎不斷的希望加高這座教堂,但是一次又一次為閃電擊中教堂的尖塔,或是因為火災而被被損毀。不過後繼著又努力不懈的增加他的高度直到今日。盧昂大教堂被建成一個有許多造型各異的尖塔,而教堂達到了法國第一的151公尺高,也讓盧昂大教堂成為目前全世界第四高的教堂,僅次於德國的科隆大教堂。

盧昂大教堂-151公尺高的塔樓: 攝於法國盧昂大教堂(Rouen Cathedral)(2016年9月)
最後一次的教堂遭天災破壞的紀錄,居然就在1999年,一個叫作洛薩(Lother)的超級颶風襲擊法國諾曼第半島,風災對外觀沒有甚麼大的破壞,但卻把教堂內重達26噸的祭壇吹垮,把唱詩班席完全砸爛。這個教堂似乎老天與他過不去啊。

壯觀的大殿: 攝於法國盧昂大教堂(Rouen Cathedral)(2016年9月)

聖女貞德與她的劍: 攝於法國盧昂大教堂(Rouen Cathedral)(2016年9月)
主祭壇: 攝於法國盧昂大教堂(Rouen Cathedral)(2016年9月)
大教堂自中古世紀以來,便建立了強大的音樂傳統。它的合唱團非常有名。教堂內擁有法國第一部管風琴,而當時的演奏家Jean Titelouze,被稱之為法國的管風琴之父。

但是,真正造成魯昂大教堂舉世聞名的原因,卻是因為印象派(Impressionism)開山祖師大畫家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在1892年來到盧昂大教堂之前,用了將近二年的時間,完成對盧昂大教堂約莫三十幅的寫生。這一系列作品完成於不同時間和不同天氣條件下,所以雖然都是同一個教堂,卻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顏色與光影的變化。

這些畫作目前分佈於全球的各美術館,我特別列已知所終的畫作,當作未來努力的目標:
  • 一幅是在本地的魯昂美術館(Rouen fine art museum)。
  • 五幅是在法國巴黎的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
  • 兩幅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家藝術畫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
  • 一幅在美國加州洛杉磯的蓋蒂中心(Getty Center)。
《盧昂大教堂》- 2017年1/3攝於洛杉磯Gatty美術館
    • 一幅是在塞爾維亞貝爾格勒(Belgrade)的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Serbia)。
    • 一幅是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威廉斯敦(Williamstown)的克拉克藝術學院(Clark Art Institute)。
    • 一幅是在德國Essen 的 Museum Folkwang (科隆附近)。
    只找到這幾幅的位置,其他的畫作不知所終,還要努力查查看。但據說每一幅畫的市場行情高達美金四千萬元。如果想詳細的看一下這些畫的出處,可以參考下面這篇後記。

    後記:  莫內(Claude Monet)畫筆下的盧昂大教堂

    印象派的出現,隨然來自一次偶發的事件,但卻和科學的發展有關係。第一黑白照片發明於1820年代的法國。1961年偉大的英國物理學家馬克士威爾(Maxwell,就是電磁學馬克士威爾方程式的發明者)在做電磁學和光的研究時,不小心發明了彩色相片。而之前畫師最主要的賺錢方式,就是畫人像,而畫像這件事就是越像越好,但是再像也比不上照片吧? 一開始,畫家還可以與黑白相片競爭,但是彩色相片問世,對於畫家的錢途,產生了沈重的打擊。

    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藝術家們不得不思考繪畫的新出路。早在1860年之前,已有一批先驅者畫家離開巴黎,來到楓丹白露宮附近的小鎮巴比松(Barbizon)居住,改以大自然原野與農家生活作為繪畫的主題,後世稱之為巴比松畫派(École de Barbizon)。其中最有名的作品為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於1857年所畫出的拾穗(Des glaneuses)。

    Millet於1857年所畫的拾穗(Des glaneuses): 現藏巴黎奧賽美術館(攝於2017/5-台北故宮)
    雖然畫家開始嘗試新的畫風,但1863年法國政府舉辦的畫展中,這些非主流的作品全部落選。當時法國的社會動盪,一點小事也會鬧成大亂子,所以畫家們的不爽,引起皇帝拿破崙三世的關注,為了安撫這些畫家,特別又舉辦了一個落選畫展。在這個畫展中,一幅由馬內(Édouard Manet)所畫的《草地上的午餐》(The Picnic)引起了大家的矚目。

    馬內(Édouard Manet)所畫的《草地上的午餐》(The Picnic): 現藏巴黎奧賽美術館

    馬內(Édouard Manet)所畫的《草地上的午餐》(The Picnic): 現藏巴黎奧賽美術館
    而因為這次的抗爭事件,使得這一群年輕的憤青畫家們得以認識,包含莫內(Claude Monet)、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塞尚(Paul Cézanne)等人,便以巴黎巴提紐勒大道(Boulevard Des Batignolles)上的蓋爾波瓦咖啡館(Café Guerbois)為基地,經常得聚集,談論藝術和文學,最後馬內也加入了他們,而已經成名的馬內,被尊為精神領袖。

    PS: 可惜,這個咖啡廳目前已經不存在了。

    很快就過了十年。在1874年,蓋爾波瓦咖啡館的藝術家們,決定舉辦了一次聯合展覽,來紀念大家在此消耗的青春時光,展覽名為「無名畫家、雕刻家、版畫家的聯合展覽」。

    Le Charivari雜誌是當時法國的一本專門以嘲諷為主題的八卦雜誌,一位叫做路易·樂華(Louis Leroy)的記者,對畫展之中莫內的一幅畫作《日出》,做出強烈的批判。他說: 「這幅畫模糊地描繪著一個印象(Impression),無法清晰地將主題的呈現在觀眾面前,唯一要表達的只是作者的對於美感與真實的否定」。顯然的,這位記者對於畫的定義,就是要像照片一般的寫實精準,才是好的作品。

    但是畫家們對於這本八卦雜誌的嘲諷,完全不當一會兒事。而這句帶有諷刺意味的「印象主義」反而被畫家們所使用,稱這樣的畫風為印象派。

    由巴黎而來的賽納河,流經盧昂後,河水便朝西出海,而法國北部第一大港口Le Havre就在數十公里之外的出海口之處。莫內在1872年便是在Le Havre海邊,完成這幅寫生作品《日出》,開創了印象派的美好時光。

    莫內第二個兒子米歇爾·莫內,在西元1966年把這幅畫與其他莫內的作品與收集,甚至於他的房子都捐贈給了巴黎市政府,建立了以映像派為主的瑪摩丹美術館(Marmottan Monet Museum)。

    法國巴黎瑪摩丹美術館 : 攝於2018年七月
    1985年10月28日這幅畫居然被日本山口組殺進美術館給搶走,不過五年後幸運地被警方尋獲,目前這幅畫在美術館地下室的專屬大廳之中展出。一進展館地下室便會看到這幅鎮館之寶。

    《日出》: 2018年七月攝於巴黎的瑪摩丹美術館
    近拍 !!!


    《日出》: 2018年七月攝於巴黎的瑪摩丹美術館

    另外一幅<<日出>> (2017年1/3攝於洛杉磯Gatty美術館)
    1883年5月初,莫內來到這個盧昂與巴黎中途的小鎮吉維尼(Giverny),雖著莫內畫作的大受歡迎,莫內逐步買下畫室與附近的土地,開始了花園的建設。

    《盧昂大教堂》莫內的作品投影到教堂的正面上: : 攝於法國盧昂大教堂(Rouen Cathedral)(2016年9月)
    1892-1894年間,莫內開始大膽地進行光影的實驗性繪畫。他多次來到教堂之前靜靜的寫生。1895年莫內完成了第一個系列性的作品:《盧昂大教堂》。

    這三十幾幅的作品,雖然是同一個教堂,但由於畫的時間不同,產生完全不同的感覺,由於畫已經分散在各地,要能親眼看到是不容易的事了。

    如果要是有興趣,可以看一下我的收藏:莫內(Claude Monet)畫筆下的盧昂大教堂(Rouen Cathedral)

    睡蓮投影到教堂: : 攝於法國盧昂大教堂(Rouen Cathedral)(2016年9月)


    2015年的夏天開始,盧昂大教堂開始了一個特別的節目Cathedral of Light,來紀念莫內在這裏的偉大創作。節目大約是在7/1 – 9/15之間的夏日夜晚進行,每晚有兩場,每場半小時。主題包含維京海盜、諾曼地的歷史、聖女貞德,最後以莫內的畫作做為結束。當看到莫內的睡蓮、盧昂大教堂的創作,投影到大教堂時,畫面實在是震撼無比。

    抱歉教堂的面實在太大,我的手機只能拍到一小塊而已。

    第一段如下,主要的描述盧昂大教堂的歷史:


    第二段便有繪畫了:
    這是第三段:


    盧昂的必游的著名景點還有聖女貞德教堂與大鐘街。

    既然看了莫內的大SHOW,在回巴黎的途中,自然不能不順道來訪問位於吉維尼(Giverny)小鎮的莫內花園。

    地址如下: 84 Rue Claude Monet, 27620 Giverny, France

    當然是開車前往最佳,搭公車想必不太簡單。莫內花園旁邊有一個蠻大的停車場,開車算是蠻方便的。

    攝於法國莫內花園(2016年9月)

    圍牆內便是花園: 攝於法國莫內花園(2016年9月)
    莫奈從1883年到1926年便一直住在吉維尼的這個房子裡面,一邊建設他的花園,一邊努力的作畫。

    莫內的住宅: 攝於法國莫內花園(2016年9月)

    畫室: 攝於法國莫內花園(2016年9月)

    畫室的一角: 攝於法國莫內花園(2016年9月)

    臥室: 攝於法國莫內花園(2016年9月)

    樓梯間掛著很多日本的浮世繪作品,當時法國藝壇很迷這來自東方作品的神祕感: 攝於法國莫內花園(2016年9月)

    餐廳:攝於法國莫內花園(2016年9月)

    廚房: 攝於法國莫內花園(2016年9月)
    離開房子,便開始參觀花園

    攝於法國莫內花園(2016年9月)
    這花園好大,花園中的景色不斷出現在他的畫作當中。如果你喜愛莫內的作品,這裡便是不能不來的地方。

    攝於法國莫內花園(2016年9月)

    攝於法國莫內花園(2016年9月)

    攝於法國莫內花園(2016年9月)

    攝於法國莫內花園(2016年9月)
    日本橋也是重要的主題,產生了一系列的作品:

    日本橋: 攝於法國莫內花園(2016年9月)
    The Japanese Footbridge and the Water Lily Pool, in Monet gardenGiverny (莫內在1899年的作品):
    攝於費城美術館(2016年十月)
    他以對園藝和顏色的激情,完成了無數以花園和蓮花池作為主題的偉大的畫作。

    《蓮花(Les Nymphéas)》是莫內僅次於《盧昂大教堂》的著名系列作品。現存於巴黎橘園美術館(Musée de l'Orangerie)。畫作總共約有250幅。

    當然奧賽美術館也有許多莫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