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5日 星期六

卡拉瓦喬(Caravaggio)的故事(四): 30歲--羅馬人民聖母教堂Cerasi禮拜堂的裝潢工程

 

1600年的九月,名聲大噪的卡拉瓦喬承接了人民聖母教堂的工程,梵蒂岡教廷財務樞機主教切拉西要為家族擁有的切拉西(Cerasi)禮拜堂進行裝潢。

切拉西(Cerasi)禮拜堂位於人民聖母教堂,這禮拜堂需要兩幅畫來呈現聖保羅的偉大。這兩幅畫目前依然掛在教堂裡面。這座教堂非常厲害,詳細的介紹可以參考下文:

羅馬: 人民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el Popolo): 全覽

這裡就專注在畫的介紹,第一幅畫稱之為《轉向大馬士革的道路Conversion on the Way to Damascus, 1601》。


根據聖經記載,聖保羅在信仰基督之前,認為耶穌是異端。有一次他前往大馬士革討伐基督徒時,突然有一束光線照著他,保羅嚇了一跳,問說: 『你是誰? 』光線中的一個人影說:『我就是你要攻打的耶穌。進城去,有人會告訴你,你應該要做的事。』。光線消失後,保羅便瞎了,這時有人拉著他的手,領他進入了大馬士革。當然攻打的事情也黃了。

這時候城中的信徒不避前嫌的幫他祈禱,三日之後保羅終於恢復視力,於是他便信了耶穌,後來成為使徒,成為基督徒的保護者。他在耶穌死後,將基督教信仰推廣到地中海各地。這幅畫便是描述這個故事。

這幅畫當中有一匹馬,而聖人跌坐在地上,但是馬的屁股似乎比聖人更為突出。

交貨的時候,一個主教大怒的質問道:『你為什麼把馬屁股放在中間,而把聖保羅在地上?』
卡拉瓦喬說: 『馬屁股 ? 甚麼馬屁股? 我畫的是光啊! 基督就在神的光裡面啊!』主教無話可說,於是驗收。


第二幅驗收比較順利,這是《聖彼得的十字架(Crucifixion of St. Peter), 1601》。聖彼得死於羅馬暴君尼祿手中,就釘死在教堂的所在地人民廣場,殉道時因為他認為自己不配像耶穌一樣釘十字架,於是提出要求,要倒釘十字架,羅馬行刑官答應了他的要求,這幅畫便是呈現這個
聖彼得殉道的場景。

1600年的11月,卡拉瓦喬搬出紅衣主教法蘭絲科(Francesco Maria del Monte, 1549-1627)的宅邸,他在這裡一共住了四年。因為他要接受了另外一位樞機主教奇里亞科·馬泰伊(Ciriaco Mattei)的贊助,搬到他的官邸,開始繪製一些作品,包含《以馬忤斯的晚餐》、《耶穌受難記》、《聖多馬的懷疑》這三幅畫。

1601年(三十歲)

《在以馬忤斯的晚餐(Supper at Emmaus),1601》


在以馬忤斯的晚餐(Supper at Emmaus),1601》現藏於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這幅畫是以基督去世多年之後,在Emmaus這個地方顯靈出現,故事來自於路加福音中的記載。

故事發生在耶穌復活那天的傍晚。路加與另外一個門徒Cleopas由耶路撒冷出發,前往一個叫做以馬忤斯(Emmaus)的小鎮。在途中,兩個門徒聽到了耶穌的墳墓是空的的事情,並無法相信會有復活這件事情。就在談論的時候,一位陌生人加入了談話,斥責他們的不信,並向他們解釋有關彌賽亞的預言。三人走到以馬忤斯後,他們投宿到旅館,並邀請陌生人與他們一起共進晚餐。

當陌生人掰開麵包,並施以祝福時,路加與Cleopas便辨識出他就是復活的基督,之後耶穌立即消失了,當時旅館的老闆也有出席晚餐作為見證人。之後,Cleopas和路加立刻趕回耶路撒冷,將耶穌復活與顯靈的消息告訴其他門徒。

這幅畫之所以經典,除了場景的還原度、人物與姿勢的表現、桌上的食物等都可以詳細的談一下。例如桌上一籃子水果在這令人震驚的時候,竟然滑到了桌邊而顯得搖搖欲墜,增加現場的緊張程度。

路加張開雙手說到:您不是已經釘死在十字架了嗎? 耶穌的表情訴說著彌賽亞的事實等。都是巴洛克中經典中的經典。

之後,只要讀到路加福音有關於耶穌基督復活顯靈的段子,腦海中就必然會出現這段這張畫中所呈現的場景。而對於畫中四位人士的辨識與爭辯,更是沒有停止過。

這幅畫是當時羅馬有錢人的委託作品,後來被大主教收購。十八世紀被不肖子孫賣給英國收藏家,十九世紀中葉,收藏家將它捐給了英國國家藝廊。這也是訪問倫敦National Gallery時,必須欣賞的作品之一。

多年(1606年)以後,逃亡中的畫家曾經以相同的主題,重新詮釋了這幅畫(現存米蘭的布雷拉畫廊),但是也許心境、際遇已然完全不同,所以呈現的方式也完全沒有這幅畫的張揚與霸氣。米蘭的布雷拉畫廊(Pinacoteca di Brera)就在米蘭大教堂附近,但似乎乏人問津,建議大家如果到米蘭逛街之餘,也可以去看看。(這幅畫在1606再介紹。)

接下的作品是《耶穌受難記(The Taking of Christ)》。

耶穌受難記(The Taking of Christ), 1601

現存愛爾蘭都柏林國家藝廊(Dublin National Gallery of Ireland)

卡拉瓦喬的畫都有一些傳奇性,這幅畫也不例外。他的傳奇性不是畫,而是發現這幅畫的過程。



Dublin National Gallery of Ireland








2023年4月9日 星期日

佛羅倫斯-聖瑪格麗特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gherita dei Cerchi, 但丁教堂)的拜訪

佛羅倫斯-聖瑪格麗特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gherita dei Cerchi)但丁教堂 (2023/3)

這篇是聖瑪格麗特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gherita dei Cerchi) 由美夢成真到但丁的神曲的延伸閱讀。

在佛羅倫斯的主題旅遊當中,但丁這個主題應該是一個比較簡單的題目:

  •          但丁舊宅與博物館:但丁出生與成長的地方。
  •          百花教堂的八角形聖殿:但丁的受洗禮進行的地方。
  •          巴蒂絲修道院:但丁作彌薩的地方。
  •          聖瑪格麗特教堂:俗稱但丁教堂,他結婚的地方,也是他愛人碧翠絲長眠的所在。

而聖瑪格麗特教堂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必訪景點。聖瑪格麗特教堂是天主教教堂,但與其說是教堂,但規模實在比不上歐洲一般的教堂,也許只是一個大型祈禱堂的規模。

教堂一天只開放兩小時,2023年三月拜訪的時候,開門時間是10:30~12:30,所以要去的話,一定要掌握時間。 

不過教堂不在小,有故事則有名。雖然小,要知道但丁對於許多歐洲人來說地位非常重要,因此這兒成為但丁信徒們的熱門景點,因為這裡是偉大詩人但丁一生當中,兩個關鍵性事件的發生地。第一次就是在這座教堂裡,年僅九歲的但丁第一次見到碧翠絲,對她一見鍾情,但由於門第的差異,無法表達愛意。碧翠絲後來嫁給了另一個門當戶對的男人,年僅二十四歲便離開了人世。但丁痛徹心扉,終其一生都對這個女子無法忘懷,後來寫神曲的時候,第三部份的女主角,便由成仙的碧翠絲來擔任,碧翠絲在書中成為引導但丁拜訪天堂的導遊。

第二次,也就是在這座教堂裡,但丁迎娶了傑瑪(Gemma Donati)。可惜這是一個沒有愛情的婚姻,這對夫婦也沒有生兒育女,但丁被放逐後,傑瑪便再也沒有出現過。

教堂在一條狹窄的小巷普雷斯托街當中,教堂的入口也很不好找,因為建築物本身就很小,沒有任何裝飾,而且被緊緊夾在另外兩座建築物之間。人們就算從它前面走過,也很容易錯過。我拜訪的時候,就看到老師帶著一票學生來此戶外教學,與我一起等開門。


唯一能夠證明我確實找對了地方的只有一塊小的小指示牌,與但丁故居博物館鮮紅的橫幅形成了鮮明的高調成了強烈的對比,上面低調地宣稱這裡的確就是但丁和碧翠絲的教堂。

一位先生準時前來開門,大家魚貫而入。


教堂內部的裝飾樸實無奇,奈裡·比奇(Neri di Bicci)畫的聖母祭壇畫來自十五世紀,有些歷史了。其他的畫作都是現代的藝術品了,但所有的畫都呈現但丁和碧翠絲兩位主角的幾次偶遇。


儘管全世界幾乎有四分一的人,都知道但丁深愛著碧翠絲,但碧翠絲至死不知道但丁愛著她,因此但丁教堂已經成為傷心戀人們的聖地,這也是大多數遊客前來這個小禮拜堂的原因,這是一座關於愛情苦澀滋味的教堂。

碧翠絲的墳墓在左邊,隨然這是人們參觀這座教堂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並不起眼,比較特別的是那個放在祭台上的竹籃。

這竹籃不知道已經存在多久了,裡面裝滿了疊好的紙片,全都是遊客手寫給碧翠絲的書信。碧翠絲在這裡成為失戀者、單相思的守護神。而且依照由來已久的傳統,人們將親筆書寫的願望放入籃子當中,碧翠絲便會幫助許願者一臂之力;碧翠絲管的事情可不少,諸如激發某位單相思對象覺醒、協助他們能尋找到真愛、也許可以忘懷某位已經不再相愛的戀人等等,都可以在此告白。

除了碧翠絲的墓之外,還有一個墓在對面,大家不要認錯了,有塑像躺在上面的是Monna Tessa的墓,沒有塑像的才是碧翠絲的。。這是十四世紀一位小姐Monna Tessa的墓。當時在她的奔走之下,建立了佛羅倫斯的一家醫院,她也成為第一位女護士。而碧翠絲家族正是這件事的贊助者,所以這位小姐過世之後,也葬到了他們的家族墓園當中(當時有錢人墓園就是教堂)


 

2023年4月7日 星期五

聖羅倫佐修道院(Real Monasterio de San Lorenzo de El Escorial): (二) 老教堂、辯經室與皇家墓園

這是接續的行程,第一篇請參考聖羅倫佐修道院(Real Monasterio de San Lorenzo de El Escorial): (一) 歷史、皇家圖書館、聖殿與主迴廊

(4) 老教堂(Old Church)

這裡是整個建築物最早啟用的小型祈禱室,給當時國王與皇后使用,那時候聖殿還沒有完成。

這只有小小的一間,只有三幅畫裝飾了一個祭壇,但全是名家的作品。其中提香(Titian)的《聖勞倫斯的殉難(The Martyrdom of Saint Lawrence), 1567》放在主要的位置上。

Titian Martyrdom of St Lawrence 的清晰版

聖勞倫斯是在烤架上被活活烤死的。當他被殺時,他對折磨他的人喊道:“幹的非常好!麻煩幫我翻過來再烤一下!” 。

因此聖勞倫斯竟成為了喜劇演員的守護神。這幅畫企圖呈現這個場景,聖勞倫斯躺在烤肉架上,下面有著熊熊烈火燒著。因此這幅畫成為藝術史上暴力美學的經典先驅作品,有崇高的地位。後來才知道,修道院建築物的設計原型,竟然也是用了烤肉架的梗,因為他是四方形、格式狀的設計,建築的原始骨架就是一個烤肉架。

提香的這幅畫的原版掛在威尼斯的耶穌會聖母升天教堂 (Chiesa di Santa Maria Assunta detta I Gesuiti)。菲利普二世到威尼斯旅行的時候,看到了這幅畫,非常喜歡,於是想購買一幅一樣的作品,掛在這裡。提香答應了這個請求,於是畫出了第二個版本。這幅畫原先是要掛在大祭壇的中央,但由於畫風比較暗,掛在大祭壇上實在不適合,最後還是掛回到老教堂來。


威尼斯的耶穌會聖母升天教堂 (Chiesa di Santa Maria Assunta detta I Gesuiti)

原圖位於威尼斯的耶穌會聖母升天教堂 (Chiesa di Santa Maria Assunta detta I Gesuiti)

5. 辯經室(Chapter House)

這是傳統上修道院神父們舉行辯經儀式(Chapter)的地方,這是一種相互懺悔,探討聖經要義,以保持會眾思想純潔的儀式,任何對於教義、經文的質疑,都可以提出探討。

但是由於牆壁上裝潢了許多的名畫,所以這裡其實可以算是聖洛倫索修道院的繪畫博物館。原先這裡的畫更多,但是一些畫作已經轉移到了普拉多博物館,以便得到更好的保存。大廳中有幾幅畫,引起我的注意。

第一幅是提香的《最後的晚餐(Last Supper) 》,這幅畫有別於一般的相似主題,由耶穌與十二門徒主演。我這裡不說破,大家可以看一下畫中的秘密是什麼?

第二幅是迪亞哥·委拉斯開茲(Diego Velázquez, 1599-1660)的《約瑟夫的長袍(Joseph's Tunic) 》,委拉斯開茲是皇室的宮廷畫師,她的最有名的畫作是《侍女》,也是普拉多美術館的鎮館之寶。

此外,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希臘裔畫家艾爾·葛雷柯(El Greco, 1541-1614)畫的《聖彼得(San Pedro)》和《聖伊德芳索(San Ildefonso)》。


《聖伊德芳索(San Ildefonso)》

聖彼得(San Pedro)大家都知道是誰,不用再說了。而聖伊德芳索(San Ildefonso, 607-667)是在第七世紀西哥德王國時期的托雷多大主教。665年12月18日,伊德芳索主教主持彌薩,就在吟唱聖母讚美詩的時候,突然光芒掩蓋了教堂,信徒們嚇壞紛紛逃離。但伊德芳索主教鎮定地繼續完成儀式,不為所動。當儀式完成,發現聖母瑪麗亞就坐在主教寶座上。她讚揚了伊德芳索的忠誠,贈送了一件長袍給主教,並指示在聖母節的時候,可以穿著這件長袍佈道。伊德芳索因此事而封聖。伊德芳索除了神蹟之外,也是西班牙著名的神學家,他的神學著作是西班牙神父前往全世界傳教時都要攜帶的書籍,也激勵了無數西班牙與葡萄牙傳教士們不畏艱苦,前往全世界沒有基督信仰的角落,將福音傳遞給原住民。

這兩幅畫原先是葛雷柯承包托雷多(Toledo)聖文森教堂(Iglesia de San Vicente)中的歐布來祈禱室(Oballe Chapel)中的祭壇畫。祭壇中間是一幅《聖母無原罪(Retablo de la Inmaculada Concepción), 1610》,而《聖彼得(San Pedro)》和《聖伊德芳索(San Ildefonso)》也掛在兩邊。後來兩幅人物像不知道在什麼時候,移到這裡來了。而教堂在六零年代重新整理,祭壇上的《聖母無原罪》也移到托雷多(Toledo)聖克魯斯博物館(Museo de Santa Cruz)。

《聖塞巴斯蒂安殉難(The Martyrdom of Saint Sebastian)》

此外還有一幅凡戴克(Van Dyck, 1599-1641)畫的《聖塞巴斯蒂安殉難(The Martyrdom of Saint Sebastian)》曾經在拿破崙入侵期間,被法國人A走,送到羅浮宮典藏。二戰結束後,西班牙政府向羅浮宮索取當年偷走的寶貝,西班牙政府終於要回了這幅畫,2009年2月重新展示在這裡。

拱頂上有著精美的壁畫,以聖經故事和聖人為主。

(6) 王子陵寢(Pantheon of the Infantes)

循著樓梯往下方走,我猜應該是快要來到此行的重點區域:皇家陵寢。但進入之前,會先來到王子陵寢,這是專門為公主、王子準備的墓。要國王或皇后的話,才能安排到皇家陵寢。


就入地下一樓的之後,會先看到一個小型靈骨塔,這裡是夭折的王子或公主們。塔是一個正多邊形,有兩層,每一圈有二十個位置,所以總共可以安放四十個小孩子,每一個位置都繪有代表皇室的標章。




在往下走,突然看到一排同一式樣,整齊畫一的白色大理石石棺,蠻驚人的,我數了一下,共有26座白色的大理石墳墓。這裡其實有六個房間,大小不一,總共有六十個可用空間,其中只有三十七個被使用了,能放在這裡大致都有親王這樣的地位。


這裡面有一個非常特別的人物長眠於此,而且墓也不一樣,他就是奧地利的唐璜(Don Juan of Austria , 1547-1578)。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五世)的私生子。唐璜由於是私生子,不為大家所尊重,但是他非常努力,希望擁有榮耀。

1571年奧圖曼帝國的異教徒自海上來襲,在菲利浦二世策畫之下,組成了天主教神聖同盟(Holy League)。這時年輕的唐璜挺身而出,領軍西班牙聯合艦隊,在勒班圖海戰中與威尼斯王國的海軍聯手擊敗了奧圖曼帝國的艦隊。這次勝利因為終結了土耳其人在地中海上的擴張而永垂史冊。唐璜後來又出任西班亞軍隊的總司令,在比利時語法國鬥爭時立下許多的戰功。唐璜後來擔任西班牙荷蘭總督時,染上傷寒而死,只有三十一歲。所以他的墓是比較特別的,他的雕像躺在石棺之上,英俊的臉頰安詳而高貴,穿著精美的盔甲,手裡依然拿著劍。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我寫的一篇勒班圖海戰專輯,介紹這場決定歐洲命運的大戰。

7. 皇家陵寢(Royal Pantheon)

接下來就進入修道院當中,最驚人的地點:皇家陵寢。這也是興建這座修道院最原始的目的。


這是一個圓頂的祈禱室,非常高,有漂亮的祭壇,但圓形的祈禱室四周,是疊起來的黑色的棺木,大約整齊的疊了約有三層樓的高度。這場面非常震撼,大約這輩子從來都沒有看過如此多的一模一樣的墳墓與棺材。裡面全是國王與皇后。我沒有辦法形容在這間房間中的感覺,他結合了詭異,壯觀、精美、華麗等等不同的感覺。這裡面沒有辦法待太久,有令人快要窒息的感覺。西班牙王室建的這個陵寢,實在是太誇張了。裡面有一位工作人員,坐在祈禱壇的前面看著大家,我實在佩服他。我待了三分鐘,就落荒而逃。

 8. 哈斯堡宮(Habsburg Palace)

哈斯堡宮是國王和王后的寢宮。在抵達寢宮之前,會穿過許多房間,裡面有一些古老的家具。導覽說有中國明朝時期的椅子,不過也看不出來是哪一張?

“Casa del Rey”是一排沒有什麼裝潢的房間,這是因為哈士堡王朝的國王都要保持非常簡樸的生活,房間包含正房、書房、臥室和禮堂。特別是曾經被菲利普二世使用的過的臥室,臥室與一牆之隔的聖殿主祭壇之間,特別開了一扇窗戶可以相通,這是因為國王有痛風的問題,有時候無法起床的話,只要達開窗子就可以做彌撒。

9. 戰鬥大廳(Battle room) 


這是一個長 60 x 6 米、高 8 米的大廳,也許是一個走廊,連接皇家使用的兩個寢宮,(哈斯堡宮與波旁宮)。在它的牆上,畫滿了西班牙軍隊贏得的一些戰役。

在裡面的牆上是一個長卷,描繪伊莎貝兒女王率領的天主教部隊軍隊在塞爾維亞擊敗了來自格拉納達摩爾人的故事。面對庭園的牆被有九扇窗戶,形成了九個空間,分別展示了對法戰爭的許多場景。其實,我們遊客哪裡知道這些戰爭的歷史細節。也就只能看看熱鬧。

10. 波旁宮 (Bourbon Palace)

與哈斯堡宮(Palacio de los Austrias)形成強烈對比是波旁宮。這裡的確是法國風格,華麗的多了。裡面展示了許多掛毯和一些家具。不過我討厭掛毯,所以快步通過。結束這個計畫外的景點。


用一個半小時逛完這裡,其實已經快要關門。接下來便繼續前往馬德里的路途。路途上,正好看到修道院的全景。也許還會再來吧!






2023年4月6日 星期四

聖羅倫佐修道院(Real Monasterio de San Lorenzo de El Escorial): (一) 歷史、皇家圖書館、聖殿與主迴廊

聖羅倫佐修道院(Real Monasterio de San Lorenzo de El Escorial):攝於2023/3

由亞維拉回到馬德里的路上,遵循Google的指引,上了AP51高速公路,公路的車子非常稀少,沒多久就到了一個非常大的閘口,原來這是要付費的高速公路,這個閘口只是取票,又開了約二三十公里,就到了收費站。把票插入了機器,居然要12.5歐元,但已經無法後悔。用信用卡付錢是方便,但是又不甘心,突然想起來,一個十年以來一直想去的一個地方就在附近,原是車頭一偏,就下了高速公路,直往聖洛倫索修道院開去。大約在三點多來到了修道院。

也許有人覺得奇怪,修道院有甚麼稀奇,值得想來想了十年? 但其實修道院只是他的名字,這裡包含宮殿、圖書館、皇家陵寢、教堂、畫廊等等,先看一下下面的照片就知道是不是值得來看一看。

修道院目前的入口

往入口走去

1558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Karl V,1500-1558)的去世,他的遺囑中,希望能建造一座修道院作為他與妻子伊莎貝拉(來自葡萄牙的伊莎貝拉)的陵寢。

這裡交代一下卡洛斯一世是誰? 其實他另外一個名字與身份是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Karl是德語名字,英語發音就是查理(Charlie),西班牙發音是卡洛斯(Carlos),但我不清楚為什麼不同世?(一世與五世)

大美女喬安娜

伊莎貝兒女王的三女兒喬安娜(Joanna of Castile, 1479-1555),在伊莎貝兒女王之後,接任了女王的位置,她的先生是來自哈斯堡家族的王子:英俊的飛利浦(Philip the Handsome, 1478–1506),卡洛斯一世是他兩人的兒子,也就是當時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皇帝的孫子。

除了他一出生就繼承的低地國家(現今的荷、比、盧與法國北部)地區國王,他在1516年接下了西班牙國王的位置,然後1519年更接下了神聖羅馬皇帝的寶座,他童年時的教師哈德良六世後來成為當時的教宗。成為歐洲大陸上最有權勢的人。

那時候,由於來自殖民地的黃金與白銀,不斷湧入西班牙,西班牙成為歐洲最有錢的國家。西班牙也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

他的繼任者為菲利浦二世(Felipe II de España;1527-1598)。他父親卡洛斯一世將帝國切成兩部份,他自己的弟弟斐迪南繼承了奧地利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但是除了奧地利之外,帝國其他部份都留給了他。於是西班牙帝國的勢力正式達到的歷史的巔峰。

菲利浦二世在接任王位的次年(1557年)的聖羅倫節(8月10日)發生了聖康坦戰役(St. Quentin),聖康庭位於巴黎的北方,前面說過西班牙那時統治了比利時、荷蘭與法國北部。這場戰爭西班牙聯合英格蘭戰勝了法國。聖康坦距離巴黎僅一百五十公里,這場戰役的勝利,讓法國不再與西班牙爭奪義大利半島的控制權。

這是西班牙王國在歷史上的巔峰,也是國土面積最大的時期。

為了實踐父親的遺囑,於1563年開始在馬德里的近郊規劃興建一座宮殿,工程在 21年後的1584年完工。有錢就是任性,所以就給他開下去了,這就成就這座位於山中的豪華修道院。

聖洛倫佐是西班牙的烈士,理應得到的該有的崇敬;在如此多的理由下,菲利浦二世於是將這座宮殿命名為聖羅倫佐。同時國王在動工的四年之後,簽署文件將宮殿獻給上帝成為了修道院,以感謝祂對聖康坦戰役中對於西班牙的協助。但其實這不是供信徒使用的教堂,而是一個墓園。

1571年,在菲利浦二世策畫之下,組成了天主教神聖同盟(Holy League)。由他的異母弟弟(卡洛斯五世皇帝的私生子:唐胡安)領軍的西班牙聯合艦隊,在勒班圖海戰中與威尼斯王國的海軍聯手殲滅當時基督教歐洲的最大威脅奧圖曼帝國的海軍艦隊。這次勝利終結了土耳其人在地中海上的擴張而永垂史冊。我特別寫了一篇這場勒班圖海戰的故事,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修道院的四周都是停車場,找到位置似乎不難,但記得要買停車票,然後放在車窗下面。然後便可以張大眼睛,開始參觀。修道院門票不過十二元,這時候又想起搶錢的高速公路收費。

參觀路線已經完整的規劃的非常好,只要依照指標,便可以逐一完成參觀。其實開放參觀的部分大約只有十分之一不到吧!

共有十個大廳:

大廳門口也發了一張地圖,讓訪客有基本的了解,其他就要靠導覽系統的說明了。

(1)皇家圖書館 (Royal Liberty)

由大庭院的一角,循著指標,爬上二樓。就來到第一個大廳:皇家圖書館。

這裡只有一句話形容"登場即巔峰",第一大廳就值回票價。這電影《美女與野獸真人版Beauty and the Beast 1991 》當中,野獸城堡的那座圖書館也不過如此,野獸就靠圖書館,就追到了貝兒。

PS: 其實電影中的場景位於葡萄牙恐怖啦大學(University of Coimbra)的喬安娜圖書館(Joanna library),建於十八世紀,我在多年前曾經到過這個城市,拜訪一個工廠。

葡萄牙恐怖啦大學(University of Coimbra)的喬安娜圖書館

飛利浦二世覺得知識是最重要的,所以委託專人四處在西班牙和國外收集圖書,如果買不到,就派人去以抄寫的方式取得,並將抄本收入圖書館當中。圖書館位於一個長54米、寬9米、高10 米的大中殿內,舖有大理石地板,配有雕刻精美的架子,據說書架的設計也是當時的一個創舉。

1616年圖書館派人整理目錄,共有4萬餘冊價值非凡的作品。圖書館並得到許可,可以在西班牙出版的每部作品的副本。圖書館曾經失火,燒掉了一些珍貴的善本。

據說菲利浦二世當時屬意到義大利找米開朗基羅或是提香來西班牙裝潢這裡,但是都被兩位大師以年事已高為由拒絕了邀請。但是圖書館的天花板上的壁畫的確教廷西斯廷禮拜堂擁有類似的風格,畫中描述了代表當時知識的七大分類,包含:修辭學、辯證法、音樂學、文法學、算術學、幾何學和占星學。

書架之間掛著西班牙君主的肖像,其中最有名的一幅是西班牙大畫家委拉斯開茲(Diego Velazquez)繪製的《身著栗色和銀色的菲利普四世(Philip IV of Spain in Brown and Silver), 1631》,但是因為戰亂,流失到英國,現在收藏在倫敦國家藝廊中,西班牙花了許多功夫都無法要回來,目前掛了一幅仿製畫,聊勝於無。不過倫敦國家藝廊似乎也不敢展出這幅畫,Diego Velazquez的畫作有兩幅掛在哪裡,但這幅明顯的贓物,從來都沒有公開展示過。

圖書館中有一個地球儀特別吸睛,外國遊客多少都會找一下自己的家鄉,裡面當然也有台灣啦! 菲利浦二世的時代正好將菲律賓納入了殖民地,飛利浦與菲律賓顯然發音有些相似,到底有沒有關係,就沒有深入研究了。


走出圖書館之後,一個大中庭,可以看到大祭壇所在的宮殿。

遠處便是聖殿的正面: 攝於2023/3

(2) 聖殿(Basilica)

大祭壇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教堂,它也是整個建築群的真正核心,其他房間圍繞著它相連。可惜只開放了一個角落,讓大家意思一下。其實大祭壇裡面還有一間聖物室,據說收集了超過七千件的基督教聖物(大部份的聖物都是聖人們的遺體或遺體的一部分),當然也沒有開訪參觀。


(3)主迴廊(Main Cloister) 

主迴廊也是一樣,看地圖非常大,是一個四方形的迴廊,中間是花園,結果也是只有開放了四分之一,而且是最短的一個邊,不過迴廊中畫滿了壁畫,讓人徘迴再三。迴廊是兩層樓的建築,樓上是修道院,但是都沒有開放參觀。

未完....

接下來的行程: (二) 老教堂與辯經室

2023年4月5日 星期三

卡拉瓦喬(Caravaggio)的故事(十): 39歲-精彩人生的最終章

拿坡里的多雷多大街: 攝於2022/9

1610年(三十九歲)

這年卡拉瓦喬由西西里島回到了拿坡里,他在這裡畫了人生最後一幅作品。

《聖烏蘇拉的殉難(The Martyrdom of Saint Ursula), 1610》

拿坡里有三幅卡拉瓦喬的畫。我在2022年九月的一天來到拿坡里,我是搭船來的,那天上午先去了龐貝古城,耽誤一點時間,回到市區已經三點鐘了,五點要開船,但還是拖著疲憊的步伐趕到澤瓦洛斯宮去看一下這幅特別的作品。另外兩幅只能下次再來了。


澤瓦洛斯宮(Palazzo Zevallos Stigliano)位於拿坡里(或是那布勒斯)最熱鬧的多雷多大街(Toledo) 上。由於歷史上,義大利南部曾經被西班牙人統治了一段時間,所以留下了很多的西班牙的記憶。多雷多大街就是一例,其實這個區域也被稱之西班牙區,當時想必有西班牙人殖民於此。

這裡以前自然是有錢人的大宅子,目前被一家銀行買下,成為了一個小型美術館。不過這裡卻有一幅名畫,那就是《聖烏蘇拉的殉難(The Martyrdom of Saint Ursula), 1610》。

這美術館很厲害,可以隨便拍照,但是沒有一張照片可以將畫很清晰的下來。

聖烏蘇拉是比較少人聽過的一位聖人。她是英國在西元四世紀的一位公主,被送到歐洲大陸去與未來的丈夫結婚。船出海之後遇到風浪,飄到了高盧(法國),聖烏蘇拉有十一位隨從的少女陪伴。聖烏蘇拉登岸之後,突然受到聖靈的啟發,決定要進行一場朝聖之旅,她就這樣來到羅馬,見到了當時的教宗。這時候一隻匈奴人的部隊圍困了德國的科隆。烏蘇拉說服了當時的羅馬天主教徒,前往科隆救援。

聖烏蘇拉到了柯隆之後,勸匈奴人要皈依上帝,但匈奴王將隨行的十一位少女全部殺死,而匈奴王愛慕烏蘇拉的美貌,希望用結婚來換取退軍。烏蘇拉不從,被匈奴王用箭射死。

當時,卡拉瓦喬剛剛由西西里島回到了拿坡里。收到了來自於熱內亞的一位有錢人的邀約,這位有錢人有位名叫烏蘇拉的女兒要出家當修女,於是希望畫一幅這主題的畫作。

卡拉瓦喬逃亡中需要錢,這交易快速的成交,工作也快速地完成。於是有了這幅畫,畫中匈奴王設了一箭,聖烏蘇拉低頭看著從胸口伸出的箭桿,臉上露出一絲驚訝的表情,血有傷口噴了出來。在右邊和後面,一些旁觀者震驚地注視著,烏蘇拉頭部後方的那位路人,據考證便是卡拉瓦喬本人。

這也是奇妙,這幅畫雖然當時已經交貨到熱內亞,後來由於商人的遺產的分配,他的一位兒子得到這幅畫與商人位於拿坡里的房地產,於是這幅畫又神奇的回到了拿坡里。

卡拉瓦喬完成這幅作品之後,在拿坡里的一家餐廳中,遇到馬爾他騎士團殺手的追殺,受了重傷,雖然有許多畫作的邀約,但是他沒有辦法繼續畫。

到了1610年夏天,卡拉瓦喬得到來自於羅馬的好消息,他被赦免了。卡拉瓦喬高興的搭船北上,但是他沒有回羅馬,而是想回到家鄉米蘭去。但是在中途在一個小港口靠港補給的時候,海關發現了他的通緝犯身分,而遭到逮捕。之後雖然確認他已經被赦免而釋放,但是船已經開走了,而他也已經身無分文。

卡拉瓦喬只好徒步前往米蘭。當走到一個叫做Ercole的小漁村時,不幸染上瘧疾,而於1610年7月18日過世。2010年在Porto Ercole的教堂發現了一具人類遺骨,經過鑑定之後,的確屬於卡拉瓦喬。於是一代大師便長眠於此。

不過還有另外一個版本,是說Porto Ercole當地的修女院一天在沙灘上發現了他的屍體,於是就直接埋葬了他。這個版本其實也怪怪的,如果是這樣卡拉瓦喬應該是在船上病死,被拋棄到海中,屍體衝上了海岸。但修女如何會知道這屍體便是卡拉瓦喬呢?

畫家過世的時候只有三十八歲。《聖烏蘇拉的殉難(The Martyrdom of Saint Ursula), 1610》也是他最後的一件作品。

卡拉瓦喬(Caravaggio)的故事(三): 29歲--羅馬聖王路易教堂中Contarelli禮拜堂的裝潢工程

羅馬聖王路易教堂的主祭壇: 攝於2017/9

1599年(二十九歲)

由於大主教法蘭絲科的介紹,卡拉瓦喬承接的羅馬聖王路易教堂中Contarelli禮拜堂的工程。這也是第一次承接一個正式的工程項目。在那個時代,畫家如果要賺錢、有名氣,承包工程是唯一的途徑。

Contarelli禮拜堂其實是紅衣主教的墓,他在過世之前留下了錢與遺囑,交代了要如何裝潢他的墓。當時的工程都是有RFP的,會明確的規範出要會畫些什麼東西,然後還有委員會審查是否符合需求規格,都OK之後才驗收付錢。這個案子要畫三幅畫,各有不同主題,但都是以聖馬太( St. Matthew)的故事為主題。

卡拉瓦喬是從《殉難》開始畫。雖然繪畫的時候,距離紅衣主教過世已經過了幾十年,但主教生前已經明確說明了要表達的內容,那就是:『聖人被邪惡的國王派出的士兵所殺害』。

根據傳統的故事,耶穌升天之後,門徒往四方傳福音。聖馬太曾經前往埃及,順著尼羅河往上游傳教。有一天衣索匹亞國王在祭壇上想要獻祭自己的姪女,但是這位女孩已經皈依天主,是位修女。所以聖馬太出面斥責國王,阻止這件事。國王很生氣,於是便派人殺掉聖馬太,取代自己獻祭自己的姪女。

於是畫家便展開他的工作,企圖用圖畫訴說這個故事。這幅畫的尺寸很大,是他之前沒有嘗試過的。

而且業主不允許卡拉瓦喬亂畫,所以每次都要將草稿送交審查。後世對這幅畫作的X光檢查,證明了工作的困難。就是以底稿來看,這幅畫總共畫了三次。第一個版本大致是在一座建築前面,有一群人物有遠有近,但是無法清楚的呈現聖馬修被殺。而是第二個版本增加了聖馬太與一個修女(國王的姪女)。但是業主仍然覺得不滿意,尤其是對建築物有意見。

畫家靈感盡失,於是開始畫第二幅《啟發》。馬太年輕時候是羅馬稅務員,負責向猶太人徵稅,屬於被人討厭的人物。這故事是聖馬太突然遇到一個天使,天使告訴他未來他會服侍天主,於是聖馬太被嚇到的故事。

他的第一個版本畫了一個聖馬太和天使,聖人被畫成一個禿頭的農民,有一雙髒兮兮的腿,沒有穿鞋子;然而一個男孩天使坐在他懷裡,對聖人耳語。委員會一看這位禿頭的農民,外加一位G情四射的天使,馬上就宣佈無法接受。不過卡拉瓦喬對於委員會的拒絕,也非常不以為然,於是雙方幾乎鬧翻。

於是委員會的幾位主教,只好找介紹人大主教法蘭絲科出面仲裁。大主教一看到這幅畫也昏了,他想這畫掛在我家還可以,掛在教堂可不行,於是馬上出面找卡拉瓦喬協調。其實這畫的味道的確是對了大主教的胃口,而且這幅畫已經大致完成,於是由大主教出錢買下來,請卡拉瓦喬重新再畫一幅給教堂。

這幅沒有交貨的畫,後來輾轉來到柏林的Bode博物館收藏。可惜在二戰時期,博物館毀於戰火,這幅畫業在轟炸當中遭到了焚毀。這副這麼厲害的畫是什麼模樣呢? 還好當年博物館有留下一張黑白照片,轉成數位檔案之後,再上色之後的結果,給大家聞香一下。看這天使的表情,實在太猛了。

聖馬修的性啟發版本,這是黑白照片的上色版本

這時候,卡拉瓦喬已經畫到快崩潰了,於是決定賭一把,用自己的風格重繪被嚇到的聖人與飛翔的天使,當然,別忘了把背景塗黑,再把主題打上光線。這幅比較像樣的畫,委員會終於接受了。

《聖馬修的啟發(The Inspiration of Saint Matthew)》攝於2017/9

後來這幅畫掛在祭壇的正中央位置。

這時候《殉難》的修改也容易了很多,背景塗黑,抹去了原先委員會不喜歡的建築物,人物打上光,原先的修女改成尋常女子,於是《殉難》也掛了起來。



那時候,一般教堂或祈禱堂,沒有現代的強力投射燈光照明,主要是靠蠟燭與油燈。所以《殉難》掛在不太亮的牆上時,白色的殺人者與其他人物有光影的部分,顯得非常突出。這兩幅畫是卡拉瓦喬第一次將作品呈現在大眾之前,立刻在羅馬造成了轟動。

第三幅《召喚》便容易多了。這也是我認為最好的,故事是說耶穌遇到聖馬太後,將他收為門徒的過程。這幅畫描述了馬太福音的故事(馬太福音9:9):『耶穌在他所在的房屋的座位上看見一個名叫馬太的人,對他說:『跟從我』,馬太變站起來跟從了祂。』


卡拉瓦喬描繪了馬修與坐在桌子旁的四名男子,這時候耶穌基督和聖彼得進了房間,耶穌指著馬太,當馬太看著耶穌基督時,一束光線照亮了他的臉。這幅畫就完全沒有太大的爭議,因為每個人表情都畫得太好了。

三幅畫交代了聖馬太人生的三個階段,畫家圓滿的交貨驗收,大主教也得以瞑目。

Contarelli禮拜堂: 攝於2017/9

三幅畫便花了約三年的時間,但是當完成之後,卡拉瓦喬成為羅馬最搶手的畫家。邀約如雪片般飛來;只是畫家在黑社會中的事業也同步成長,畫家忙於街頭逞勇好鬥,同時不斷的進出警察局與法院。大主教法蘭絲科與經紀人Orsi也常常需要到法院將他保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