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法國聖米契爾山(Mont-Saint-Michel):英法百年戰爭


法國聖米契爾山是一個教堂,也是一個城堡,也是一個山。

第一次看到這個地方,是在一個老外電腦的桌面,我問他,這是哪裡? 他說這是法國的聖米契爾山,我到那裏度蜜月。

於是他把照片寄給我。

那時開始,我就暗中留意這個地方,但是他在諾曼地半島(就是諾曼地登陸的地方),距離巴黎實在太遠了。

這次有機會到雷恩(Rennes,位於諾曼地半島的正中間,最大的城市),距離聖米契爾山只有一小時車程,雖然開會是三點結束,但無論如何要拚一下了。

就這樣,在傍晚的時刻,來到這歐洲排名第二的古堡。(第一是新天鵝堡)


Saint Michael's Mount
50170 Mont Saint-Michel
France

這裡原來是一個位於海邊的大花崗岩的石塊山。

西元708年,附近Avranches小鎮的主教,夢到上帝的天使長聖米契爾出現,命令他到聖米契爾山的山頂去修建教堂。主教沒有當一回事,不久又夢到天使長來找他,問他為何不聽話? 夢中還拿劍敲了他的頭。主教醒來,往頭上一摸,居然真的在頭骨上出現一個洞。

這下嚇壞了,馬上派人在島上的最高處修建一座修道院,奉獻給天使長聖米契爾。顯聖的事跡馬上就傳開了,這裡就成為朝聖中心,連小山也改名為聖米契爾山。

到了第九世紀,北歐的維京人海盜順著海岸線南下,時常侵擾諾曼第半島的居民,聖米契爾山由於地形易守難攻,這裡成為附近農民的避難所,而沿著山小勢,開始修築城牆,城牆之內,逐漸形成了一個小鎮。




當時的法國皇帝對於海盜不堪其擾,於是想出一個方法,將是乾脆將海盜招安,封首領當諾曼第大公。維京人又稱之為諾曼人,由於這地方封給了諾曼人,就稱之為諾曼地。維京海盜逐漸接受的法國文化、天主教等等,也學會利用聯姻這套,擴大引響力。婚姻的關係並跨過海峽,建立與英格蘭皇室的關係。

1066年9月28日,由於英格蘭國王逝世,但膝下無子,法國諾曼地公爵威廉與英國國皇室有遠房的姻親關係,便宣稱自己有英國國王王位的繼承權。英國人當然不依,威廉便率領大軍橫渡英吉利海峽,最後攻抵倫敦,靠武力在當年的聖誕節於西敏寺,被加冕為英格蘭國王。

於是諾曼地公爵雖然仍是法國國王的封臣,卻兼任英格蘭國王,一加一大於二,這實際上使得諾曼地公爵的實力似乎已經凌駕法國國王。

政治是權力的遊戲,這種實力不對等的關係,自然不可能長久下去。沒多久,英國國王(兼任諾曼地公爵)就開始像法國國王挑戰,雙方的戰爭一打就打了一百三十年,史稱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

這戰爭在法國國土進行著,雙方各有勝敗,到了13世紀初,法方的腓力二世幾乎已經把英軍完全擊敗,而且收復了諾曼第。

聖米歇爾山在當時是英軍(也是諾曼地軍)在諾曼地半島的最後一個據點,法軍採用火攻,攻下城堡之後,也幾乎毀了所有的建築物。

但諾曼第回到法國的懷抱之後,法王撥巨資重新修建這個天主教的聖地,並在原有的羅曼式建築之外加蓋了哥德式建築,使這裡成為諾曼地境內最具規模的宗教建築群,朝聖人數更盛以往。









1469年英法百年戰爭已經結束,這裡也逐漸穩定下來。

1874年,法國政府開始投入大筆經費進行為期百年的大規模復修工程,原先漲潮就無法通行的道路,被一條4公里長的海堤取代,從此,來到聖米歇爾山便不再需要涉水而行。

今日來到這裡,車子要停在外圍的停車場,然後搭乘免費的BUS,直接將遊客送到距離城堡約200公尺遠的海堤上。要注意千萬不要用走的,看似很近的聖米歇爾山,由停車場出發,要走一個半小時以上。而BUS下車的地點,也就是最好的拍照地點。










聖米歇爾山的城牆之內,有許多的餐廳、也有旅館。如果想要體驗城堡中的生活,住一夜應該是不錯的嘗試。

回程也是到下車的原地搭車回到停車場。這BUS開到很晚,所以如果要在城堡吃晚餐,也沒有問題。







臨走之前,已是傍晚,太陽逐漸消失在地平線。








太陽西沉的地平線那端,便是英倫半島了。回想一千年之前,法國諾曼地威廉公爵是不是也看著同樣的夕陽,決定渡海遠征的大計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