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德國美茵茲(Mainz)的藍色教堂(Church of St. Stephan) -- 四遇夏卡爾(Chagall)


夏卡爾在德國美茵茲(Mainz)的藍色教堂

第一次聽到『我愛夏卡爾』是在2005年,當時我還年輕,短暫的迷戀過這首歌。歌曲唱到:



仰望星空 讓我想起Chagall
戀愛的人 總是浮在城市半空中
視若無賭的 忘情忘我 緊緊眷戀著
連公雞都在溫柔歌頌

我看愛情 愛情看我 兩頭
我唱了歌 歌給了我 美好期待中
你在哪裡呢 我們將在哪座城市相逢
小貓想作見證趴在窗口
流星劃過我們就戀愛了

你還沒來 我一個人就跳跳舞解悶
你還沒來 我一個人看著Chagall畫冊
虛構著可能屬於我的美麗愛情
怎麼忽然流淚了 後來又笑開了

你在哪裡呢 我們將在哪座城市相逢
小貓想作見證趴在窗口
流星劃過我們就戀愛了

那時候,夏卡爾這名字對於我這個俗人來說,絕對不算是有名的畫家,但是因為這首歌,讓我知道了這個名字。當時我也沒有去查這個畫家的生平,或是想要了解他的畫風之類的,但這個名字便常在我腦海當中浮現。

2009年六月,有機會到位於蔚藍海岸的摩納哥王國(位於法國與義大利邊界)出差,該國只有直昇機機場,最近的大型機場位於法國坎城,通常為抵達坎城之後,轉搭乘直升機進出,但此方法成本太高,而且摩納哥旅館也非常貴,所以便選擇住在摩洛哥與坎城中間的一個城市,叫做尼斯(NICE),也因為住在這兒,當翻閱旅遊指南的時候,發現了夏卡爾美術館的介紹。

原來這兒的綺麗風光景與陽光,曾經吸引的無數的名畫家到此小住,因此,這裡留下許多以不同畫家為主題的美術館。這些美術館不大,但是幾乎都是展示單一位畫家的作品。

夏卡爾美術館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夏卡爾在二戰結束曾經來到這裡住了很長的一段時間,這裡收藏了最多夏卡爾的作品。我對藝術作品本來沒有麼研究,但由於那首歌在腦海中揮之不去,所以我決定去看看。

Musée Marc Chagall
36 Avenue Dr Ménard, 06000 Nice, France

我的導航機精確把我帶到門口,美術館是十點鐘才開門,所以記得當時在門口等了一會。美術館的外表,平淡無奇。


但是進去一看,這可不得了,原來現場所展出夏卡爾的繪畫,很多都是超大型的作品。每幅畫大約有三到五公尺長。色彩非常強烈,畫風講實話有些詭異,不過也的確是有點名堂,就這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畫常有飛在半空中的男人與女人,或者公雞、牛等等動物。而且那首歌寫得好極了,畫中的主題竟也出現在歌中。

原來夏卡爾是在俄國出生的猶太人,後來到法國巴黎去學畫,二戰的時候逃到美國,沒想到在美國成名。二戰結束後,他在1948年回到法國,選擇到尼斯附近居住,一直到他1985離開人世。據說當時畢卡索也這裡住過,兩個人雖然說不上是好朋友,但也確曾有些的來往。畢卡索對於夏卡爾最大的推崇,便是色彩兩個字。

有人認為夏卡爾是「超現實主義派」畫風的開山祖師,但是他自己並不這麼認為,他說他的畫是寫實的。


第三次遇見到夏卡爾是在2015年的春天在瑞士,當天客戶會議結束後,來到蘇黎世的市區。你知道如果來到蘇黎世市區,一定會看到的地標型建築物,就是兩座高聳的教堂。而這兩座教堂,隔著利馬特河遙遙相望,中間有一座橋連接彼此。這兩個教堂在古時候,一座是修士修道院、一座是修女院,歷史上曾經處於對抗的局面。

河岸邊有著雙塔結構的教堂,叫做蘇黎世大教堂(Grossmunster),為查理曼大帝於1100年所修建,作為修士的修道院。教堂到了1520年,當時主教慈運理(Ulrich Zwingli,1484-1531),與德國的馬丁路德相輝映,在瑞士開始推行基督教的新教,之後在法律訴訟中,成功的取得勝利,讓教堂與羅馬天主教完全脫離關係。後來的發展,瑞士成為新教的中心,而很多的瑞士教堂都變成新教的教堂。

蘇黎世利馬特河


宗教改革對於觀光客而言,就意味著教堂的簡樸化,新教的教堂都沒有甚麼裝潢,內部乏善可陳,蘇黎世大教堂能看得就是外觀的兩座高聳的羅曼式雙塔,成為蘇黎世的地標。

聖母大教堂-攝於2023/3


聖母大教堂-攝於2023/3


聖母大教堂-攝於2016/9

過了橋,就看到另外一個有著銅綠色哥德式尖塔的聖母大教堂(Fraumunster)。

這教堂的歷史更早,是中古世紀最有名的國王日耳曼人路易(德語:Ludwig der Deutsche, Louis the German 或路易二世),為了他的女兒Hildegard要出家當修女,於853年由她的夫人出資,捐建了這兒,作為修女院。

西元1045年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亨利三世授權修女院可以開設市集、徵收通行費、並鑄造貨幣,這使得修女院院長成為蘇黎世的實際執政者,權力大到可以決定蘇黎世市長的人選。

1524年修道院在新教改革風潮中強制解散,而教堂也變成新教的教堂,當然這裡也沒有了主教。

其實蘇黎世來過不下數十次了,也沒有進過這教堂,這天突然決定要進去看看。

聖母大教堂的地址如下:

Münsterhofplatz
8001 Zürich

這教堂有兩個特點,第一內部簡樸,就是說沒有甚麼華麗的裝潢可看,第二是內部不准拍照,而且管的很嚴,原因很簡單,這內部的照片是要賣錢的。

你看我寫成這樣,應該是要轉身離開,不如到教堂旁邊的精品街去逛逛,但是我確沒有。原來,這裡有我老朋友夏卡爾的作品,這教堂的琉璃窗是夏卡爾畫的,1967年的作品,也是夏卡爾第一次為教堂創作琉璃窗。

看了以後,終於恍然大悟,當年我到美術館所看到作品,原來是可以作為教堂的琉璃窗的。


教堂不是不許照相嗎? 那這照片哪來的? 我最後離開的時候,乖乖花了10歐元,買了一本教堂出品的畫冊,然後翻拍的。

第四次遇到夏卡爾是在德國的美茵茲(Mainz)。美茵茲與達姆斯丹、法蘭克福差不多是三角形的地理位置。但由於火車交通的關係,所以我們下飛機都是住法蘭克福市區的旅館,然後到達姆斯丹工作。在她的旁邊跑了超過十年,居然沒有來過美茵茲。


這次能來到美茵茲的原因,第一是有租車,第二是法蘭克福有展覽,所以旅館超貴。於是就住到這兒來了。來之前,就知道這裡有兩個有著名的教堂。一個叫做美因茨主教座堂(Mainzer DOM),一個叫做聖史蒂芬大教堂( 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Stephan 或是St. Stephen's Church, Mainz)。

由於來的早,旅館無法CHECK-IN,於是就先到附近位於小山坡上的史蒂芬大教堂看看。這兒有一個美麗的外號,叫做藍色教堂。至於為什麼叫做藍色教堂呢? 就要看這張照片了。


看懂了沒有,教堂因為琉璃窗的關係,在有陽光的時候,會變成藍色的世界。

教堂的入口

剛到的時候,發現有個德文的牌子,說是觀光客莫入? 頓時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那誰能進去? 但既然來了,就不能入寶山空手而回,於是不管牌子了,我們是外國人看不懂這牌子嗎! 硬著頭皮就推門進去了。

原來當時是週日的彌薩正在進行當中,於是我也坐下參與了彌薩的最後一部份。同時,也領教這教堂遠富盛名管風琴,演奏時還搭配了女高音的聖歌演唱,令人無比的震撼。

彌薩結束之後,有一半的虔誠信徒,突然起身變身為觀光客,並拿出手機開始拍照。哇! 大家的演技還真不錯。

走到中央祭壇,夏卡爾的琉璃窗再度出現在眼前,原來這裡是德國唯一一座由夏卡爾繪畫與設計琉璃窗的教堂,這也讓這座外觀並不起眼的教堂,成為美茵茲排名第二有名的景點。

這是1978年夏卡爾的作品,創作的時候已是一個91歲的老人了,但是仍然精力充沛的完成這個巨大的作品。


夏卡爾在1985年裡離開人間,活到98歲的他,只完成四個教堂的琉璃窗,其他的兩個教堂都在英國。

拜訪這座教堂的最佳時間,便是中午,這時光線會有四面八方,平均的透過琉璃窗照了進來,讓教堂裡的一切都變成藍色,這也是這個教堂之所以稱之為藍色教堂的原因。

教堂位於一個小山坡,其實有點難找。

教堂正面

離開的時候,發現美茵茲(Mainz)有這種觀光小火車,可以帶大家在小巷子中穿梭,拜訪這些美麗的景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