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8日 星期日

荷蘭與比利時: 七個不是教堂的教堂

Amsterdam 或車站面的運河,後面便是著名的紅燈區
當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街頭閒晃的時候,會發現觀光客遠比歐洲其他都市年輕的多,我想是這裡的自由空氣吸引了他們。這裡由於大麻合法的在咖啡廳內可以吸食、合法性交易可以看到許多工作者隨時的開門攬客與議價,所以在這片美景的後面,卻是充滿了頹廢與世紀末的氛圍。

我到荷蘭多次,但進教堂都是吃閉門羹,這裡教堂大都六點就關門了。

佛光山的阿姆斯特丹分院也開在紅燈區

佛光山的阿姆斯特丹分院也開在紅燈區,一樣六點關門。顯然荷蘭的教堂,對於觀光客而言,沒有吸引力。觀光客來到這個城市,並不是太適合進教堂的。

荷蘭在地理位置是是歐洲第一大河萊茵河的沖積三角洲平原,和廣東的珠江三角洲的非常類似。由於人類的發展必須要有水,所以早期都於河流密不可分。所以荷蘭自公元前五千年,便有原住民在此的狩獵活動,經過一千年的發展,進入新石器時代,開始有了農業的發展,之後再兩千年逐步的手工藝開始發展,進入新石器時代、陶器、青銅器與鐵器時代。

大約在西元前八百年左右開始,日耳曼人由德國進入到荷蘭地區,與當地人混合之後,產生北海日耳曼人。

而來自於奧地利的凱爾特人沿著萊茵河發展也到這個地區的南部,但只在河的南岸發展,並順著萊茵河穿過荷蘭渡海,到了英國。

BC58年時,羅馬帝國的大軍也沿著萊茵河,來到了荷蘭,凱薩大帝將現今荷蘭萊茵河以北的地區收為羅馬帝國的日耳曼行省。羅馬人並在荷蘭留下了烏德勒支(Utrecht)與馬斯楚克(Maastricht)等著名都市。

北海日耳曼人的一支遷徙到萊茵河南岸後。稱之為法蘭克人,並逐步朝著法國地區(當時稱之為高盧)發展。法國地區原先也有一些日耳曼人的部落,當時稱之為高盧人。

但最終卻由法蘭克人建立了以巴黎中心的墨洛溫王朝(Merovingian dynasty),王朝的第二任國王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 732-814)即位之後,將荷蘭收入帝國的範圍。之後,隨著法國各王朝的興衰,荷蘭地區一直法國的一部分,並沒有獨立的國家組織出現。

1477年,由於姻親的繼承權,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當時神羅馬帝國的皇帝),取得了荷蘭地區的所有權。

1556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由於退位,將荷蘭的屬地分給了帝國附屬國西班牙王國。查理五世其實就是在當時的荷蘭地區(目前的比利時根特(Gent))出生的,所以他與荷蘭有很深厚的關係。

到這裡,我們應當明白,為什麼荷蘭一千五百年都沒有甚麼國王? 甚麼大帝的? 因為這些王、這些帝,其實都是廣義的荷蘭人,至少來自荷蘭。

但是西班牙統治者不一樣,這是一個掠奪者的角色。當時的荷蘭由於貿易與加工的能力,在歐洲對英國的貿易,特別是毛、皮生意,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荷蘭人由西班牙進口便宜的羊毛、羊皮,然後藉著地利的便利(荷蘭與英國之間隔著窄窄的英吉利海峽),出口到英國,賺了大錢。西班牙國王透過徵稅,來搜刮荷蘭人的貿易利潤,但很快便引起老百姓的反感與反抗。

西班牙統治者與源自神聖羅馬帝國天主教的統治權力,也造成民眾對於天主教會的厭惡。而與荷蘭貿易關係密且的英國,已經成立英國國教,獨立於天主教會之外了。

此外由於馬丁路得避難到荷蘭,啟迪了荷蘭人的思想,所以荷蘭人便開始接受了新教。而之後的加爾文教派(即後來的長老會)來到荷蘭之後,更因為採取馬丁路德與傳統天主教的折衷路線,更容易讓更多的荷蘭人接受新教。

加爾文教派的五項重點:
  • Total depravity: 人類由於亞當的墮落,而無法以自己的能力作任何靈性上的救贖,必須要倚靠教會。
  • Unconditional selection: 上帝對於罪人揀選是無條件的,只要信主,便可以得到救贖。
  • Limited atonement: 耶穌釘十字架的替世人贖罪,只是為那些信著,不能替不信著贖罪。
  • Irresistible grace: 上帝拯救信徒的恩典,是不可能因人為的力量所阻撓的。
  • Perseverence of the saints: 只要堅信,上帝必能保證信著最終的勝利。

有沒有發現,這五個教義的第一個字母「TULIP」,就是荷蘭的國花「鬱金香」的英文,這是巧合還是設計,也許神學家才能回答這個問題。加爾文教派由"長老"領導教會,所以後來稱之為長老教會,而其教義主張政府是要為教會服務的。

西班牙只不過統治了幾年,在1568年便發生了由長老教會領導的革命戰爭,當時口號為你革老子的錢,老子我就革你的命。戰爭不乾不脆的打了八十年,到1648年結束,荷蘭北部的八省,得到了獨立的地位成立的荷蘭共和國。而荷蘭南部的地區(現今比利時的地方),反而由於因為他是獨立戰爭主要戰場,造成對社會秩序與建設的極大破壞,百姓重新回到天主教的旗下,沒有加入獨立的荷蘭共和國。

荷蘭從西班牙獲得獨立之後,藉由與英國貿易所建立的船團,在17世紀快速發展成為航海和貿易強國。1602年成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壟斷了歐洲與亞洲之間的貿易長達兩百年。1624至1662年間,荷蘭人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也曾於台灣南部進行了38年的殖民統治。這兩百年的時間,由於經濟與工業的高度發產,被稱為「荷蘭的黃金時代」。

1789年發生法國大革命,革命成功後掌權的革命政府,對內高壓統治,對外積極軍事擴張,革命軍誓言推翻所有歐洲的君主統治者。但是比法國還早成立共和政府的荷蘭,竟諷刺的被當成第一個祭旗開刀的對象。

1795年荷蘭輕易地便被法國革命軍佔領,荷蘭共和國滅亡。而法國大革命的最大結果便是,成就了傑出的軍事首領拿破崙,在法國共和政府搞的天怒人怨之後,輕易的在民眾的支持下,成功的軍事政變,之後成立法蘭西帝國,出任國王,而荷蘭便一直由法國統治著。拿破崙並將荷蘭交給他弟弟來管轄。

拿破崙之後發動一連串的侵略戰爭,導致歐洲列強的聯合反抗,幾經征戰,由英、俄、普、奧等國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軍,終於在1814年3月31日攻下巴黎,放逐拿破崙。但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逃出,返回巴黎復辟,史稱百日王朝。6月18日拿破崙大軍在比利時的滑鐵盧又被第七次反法同盟的盟軍擊潰,6月22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聖赫倫那島,法蘭西第一帝國至此徹底覆亡。

而列強在滑鐵盧之役的前九天,於維也納已經簽署維也納條約,條約中讓法國的所擁有的荷蘭與現在的比利時、盧森堡離開法國的統治,組成荷蘭王國(Het Verenigd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但宗教信仰與政治主張都不同的比利時很快在1830年便另行獨立,盧森堡大公國也緊隨其後宣布獨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荷蘭保持中立。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卻無法置身事外, 1940年5月,開打沒有幾天,便輕易的被德國佔領,直至1945年才被同盟國聯軍解放。

荷蘭自始至終,都不是個軍事強國,所以連鄭成功都打不過,也不是甚麼奇怪的事。荷蘭人做生意要緊,政治、軍事都不關我的事。

而荷蘭人由於前面所談到政治上的原因,這裡與瑞士一樣,是新教的大本營。但是一千多年來,天主教的教堂與修道院與歐洲各地一樣,建的也不少,新教的教會比較獨立,長老可以結婚不住教堂,甚至主張家庭教會,更不需要修道院,於是許多天主教的教堂與修道院便逐漸荒廢了下來。1566年荷蘭甚至發生摧毀聖像運(Iconclastic Riot),造成許多天主教堂被毀。而法國大革命後的統治期間,也對天主教會極不友善,很多的神職人員被逐出教堂。這些因素都讓荷蘭有許多荒廢的教堂。

2000年的統計,荷蘭目前有6500座教堂,其中只有2700座教堂在運作當中,同時由於很多教堂歷史悠久是古蹟,所以也不能拆除。但是教徒越來越少卻是事實。於是教堂活化變成一個重要的題目。荷蘭的正宗大教堂乏善可陳,於是我的荷蘭之旅,便決定拜訪這七個已經不是教堂的教堂。

一、    馬斯楚克的天堂書店。
二、    馬斯楚克的天堂旅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