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日 星期日

北京四大教堂之二: 北堂-西什庫教堂-天主教在華四百年的經營與義和團

北京北堂-西什庫教堂

 
西什庫教堂,老北京暱稱為北堂,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什庫大街33號,是天主教北京教區的主教座堂,也是北京最大的教堂。由於教堂的大門並不在西什庫大街上,所以有點難找,最好在看到中南海的圍牆時,就要找人問路。


這裡曾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慘烈的一次宗教戰爭的發生地點。也就這麼一次了,自古以來,中國人海納百川,似乎任何宗教來到中國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發展。在追尋教堂在中國的故事中,我也發現古老的中國,並非是鎖國的,而與西方世界有非常多的交流。

教堂為三層哥德式建築,頂端有11座尖塔鐘樓尖端高約31

天主教對中國的興趣,據說來自於馬可波羅遊記,那是元朝的事情了。接著神父們就開始在明朝的政治舞台上出現,出現的意思是歷史對於神父工作的開始紀錄,當然歷史只是服務當權者,也就是說,當官的神父在歷史中開始出現,而必然有更多的神父深入中國民間默默的工作著。

北堂的內部,蠻大的。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公認為最弱的朝代,細數明朝的皇帝,大多是智障或是精神病患,加上腐儒、國戚與宦官的交相為賊,三百年來,百姓沒有過過幾天好日子。明末的最後一任萬曆皇帝曾經想積極振作,他體認到傳教士可以帶來一些新的西方科技,曾經大力重用傳教士為官吏,先有利瑪竇、後有湯若望。

清朝初年,奇怪的是天主教並沒有因為協助前朝(明朝)而被迫害,反而繼續可以在新的朝廷中發展。

清朝第一個皇帝是順治皇帝。但是剛即位的時候年紀還小,便由叔父多爾袞擔任攝政王。1644年末,多爾袞想要制定新的曆法,這時候朝中的傳教士湯若望與當時中國天文學家競爭,結果由於他精準的預測了日蝕的發生而勝出,得到編修新曆法的機會。湯若望神父也成為朝中地位最高的外國人,湯若望來自德國科隆(日耳曼),是隸屬於耶穌會傳教士。他與其他傳教士的一些恩恩怨怨,如果讀者有興趣,可以看一下我北京東教堂的那篇的後半段。

北京四大教堂之一: 東教堂-利類思與安文思神父在中國的九死一生

多爾袞在1650年的最後一天(12月31日),莫名奇妙的在承德死於墜馬的意外,年輕的順治帝得以親政,這段故事是清宮劇的熱門題材。順治熱衷於學習,除了儒家思想與漢學之外。他在天文學和科技上,常常借重於湯若望,於是兩人便建立了師生般的關係。順治皇帝甚至於用滿語MAFA來稱呼湯若望(MAFA在滿洲語是「爺爺」的意思)。

根據耶穌會的正式紀錄,順治皇帝在1656年和1657年之間,數次前往湯若望的教堂中,討論科學的議題,而徹夜未歸。湯若望曾經期望影響順治皇帝能皈依天主,但沒有成功。

滿族人可能是體質或DNA的關係,對於天花病毒免疫力較差,所以感染之後,死亡率非常高。但是古時候的中國人已經知道如果染上天花而沒有死,便可以建立終其一生的免疫能力,在宋朝的宋真宗年年間(大約是西元1000年的時候),更已經發明使用種”人豆”的方式,來預防天花。但是當時技術不好,如果沒搞好,沒事的人也會得到天花。後來,英國人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 在1796年發明種牛痘來預防天化,不知道與宋朝的發明是否有關係? 無論如何,已經落後中國700年。

清朝的皇室當然不可能拿皇帝來冒險種”人豆”,而是用躲避的方式,當時多爾袞在北京南苑建立了一個隔離避痘所,當發生疫情時,皇帝便躲到南苑去。順治皇帝的一生當中,有八次紀錄曾經躲到避豆所。

順治皇帝總計生下了十三名子女,但是只有四位男孩長大。其中三子玄燁在兩歲得到了天花,但卻奇蹟式的沒有有死。

但是防不慎防,只有22歲順治皇帝還是在1661年2月2日染上天花,到2月4日,他知道可能不行了,口述遺詔選擇當時7歲的三子玄燁為繼承人。這個選擇是出於湯若望的建議,原因是他已經得過天花了,所以至少將來不會再受到天花的影響,可以維持穩定的政權。順治皇帝隨即於2月5日駕崩,玄燁即帝位,是為康熙皇帝。由於他受到湯若望的協助,所以對於神父維持了相當的好感。

於是天主教在康熙帝執政的前期,都一直維持不錯的日子。但是,無論中外,只要好日子一多,就開始鬥。其中,中國人與外國人鬥,詳細的故事,還是看一下東教堂那篇。但是外國人之間也鬥。

由於第一位當官的利瑪竇神父是耶穌會,後來清朝的湯若望神父,也是耶穌會,造成其他教會的成員常常到教廷打耶穌會的小報告。

主要的題材一個是神父當官、一個是中國天主教徒能不能參與祭孔和祭祖等禮俗。天主教認為上帝是唯一真神,所以教徒禁止作其他的偶像崇拜,而祭孔和祭祖算不是偶像崇拜? 便有了爭議。利瑪竇神父是一個對於禮儀之爭做出規定的先驅,他把中國人的傳統祭祖、祭孔等活動,定位成為習俗,其行為符合十誡的“當孝敬父母”的戒律。

二是造物主應該用何種譯名為好? 傳教士也認為先要正名,以利瑪竇將以”天主”稱呼上帝,但“上帝”則可以通用。而天主教也成為通用的名稱。别的教派對這些譯名也有意見。

道明會是天主教的教派之一,因為會士披著黑色斗篷,因此被稱為「黑衣修士」,(同樣還有方濟會的「灰衣修士」和聖衣會的「白衣修士」)。道明會在中國的發展不順利,1632年,道明會傳教士士黎玉范進入福建傳教,發現中國已經是耶穌會的天下,於是負氣於1643年回到羅馬,雖即向教皇呈遞了17項罪名,指控耶穌會在華傳教亂搞,不遵受教義。

荷蘭馬斯楚克(Maastricht): 天堂書店(Boekhandel Dominicanen): 七個不是教堂的教堂之一這篇有一些對於道明會的介紹,荷蘭天堂書店就是道明會所建的教堂。

地球另外一邊的羅馬教廷根本搞不清楚狀況,便通令耶穌會要立即導正。1651年耶穌會派衛匡國神父專程回羅馬,說明狀況,於是教宗亞歷山大七世在1656年3月23日頒令又說祭祖是OK的。

當時駐華的道明會會會長閔明我,表面上同意,但立刻返回歐洲,指責中國禮儀為異端,攻擊耶穌會士容忍中國禮儀的立場,再次挑起禮儀之爭。當時的巴黎是天主教學術研究的中心,最後在學術上由反中國禮儀的論述得勝。

1687年,羅馬教宗任命顏璫(Charles Maigrot,1652年-1730年)神父擔任福建郊區的主教。這位神父便是屬於巴黎外方傳教會,這個教會主要是在東南亞發展,採取秘密傳教的策略,也是反耶穌會的主要戰士之一。他上任後馬上宣布嚴禁中國禮儀,並通知教庭他的決定。

由於當時的問題出在法國,在華耶穌會馬上派出會法文的在1692年派出李明神父(法國裔的神父,天文學家),返回歐洲為中國天主教的傳教政策進行申述和辯解,但失敗。巴黎的神學家與1700年10月發表宣言,支持閻當神父的政策,反對中國禮儀。

1704年11月20日,教宗克雷芒十一世決議嚴禁中國教徒行中國禮儀,並派多羅主教(1667—1710年)為特使,到中國的南京來執行這項命令。

康熙皇帝對於羅馬教會到中國來執行命令,認為是侵犯主權的行為,便在1706年12月31日下旨:西洋傳教士要加入中國籍才能傳教。

多羅主教在南京看到康熙旨意後,就決議對抗到底,發佈通告,嚴禁天主教徒教徒的行中國禮儀。教宗克雷芒十一世又於1715年3月15日又補上一刀,發佈命令,要求所有在華神職人員要發誓遵守不得行中國禮儀的禁令,不然立刻調回歐洲。

據說康熙看到教宗克雷芒十一世的禁約後,大為震怒,便下旨禁教。而此之後,羅馬教廷一直堅持嚴禁中國禮儀的立場,一直到1942年,羅馬教廷方才解除執行這實施了250年的禁令,回到了當年利瑪竇所主張的立場。

儘管羅馬教廷以後仍然不斷派遣傳教士到中國內地傳教,但是基本上,天主教的傳教活動是非法的,只能走入地下。而巴黎外方傳教會是這個策略的受惠者,因為它秘密傳教的策略,得以在中國的南方各省,建立了龐大的教會組織。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發生鴉片戰爭之後,清廷與英國簽訂的《南京條約》,其中同意開放天主教在中國可以自由傳教,於是一百年的禁教得以開放,教堂得以在中國四處可見,到了中日甲午戰爭以後,全中國各式教堂已經超過4000所,教徒超過100萬人。當時的時代背景,列強都在中國發展勢力,教會的背後都有歐洲國王的暗中支持。我也懷疑是不是有信徒只是想投靠外國勢力,來弄些個人利益。而不少的假信徒的確也有拿洋人當靠山,在鄉里魚肉鄉民的事情發生。於是各地衝突不斷,而清朝的地方官,由於不想生事,所以都是偏袒教徒,於是民怨日昇。

光緒二十年(1894年),山東出現了一個稱之為大刀會的民間社團,主要是耍大刀、練金鐘罩、鐵布衫之類的硬氣功。這個武術到目前有時在電視上還看的到有人表演,拿大刀砍自己,但不會受傷。當時更厲害是吃了符咒後,便有神靈護體,刀槍不入。大刀會快速發展,有了團體與武力後,不久便與教會開始衝突。山東是德國勢力範圍,在德國的施壓下,當時的山東巡撫採取了鎮壓的作法,但是防不慎防。1897年11月1日德國聖言會的兩位神父半夜被人殺死,德國找到理由,12月18日德皇威廉二世親自下令,派遣他的的弟弟海因里希親王,親率艦隊來華教訓中國,同時佔據了膠州灣。

這時1898年一個武林大俠,梅花拳的一代宗師趙三多,提出「扶清滅洋」的口號,用民族力量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在山東發動首次稱之為義和拳的武裝行動,率眾攻打教堂,殺死教民。

當年的朝廷正是一團亂的狀態,光緒皇帝的百日維新失敗,被慈禧太后軟禁在瀛台,但守舊派大臣怕慈禧太后如果掛了,光緒重出江湖,大家會倒楣,於是慫恿慈禧太后廢掉光緒。慈禧太后於是在1899年1月24日下詔立端親王載漪之子為大阿哥(太子)。沒想到詔書一發,便不可收拾達到天下譁然的地步。當時的知識分子有數千人連署,通電各省要求光緒不可退位,號召如果朝廷亂搞,全國罷工罷市。而各國公使對於光緒皇帝多有同情,認為這個事件,足以影響中國政治形勢的穩定,聯合拒絕入賀。造成立儲這事情不了了之。但慈禧太后與端親王載漪對於洋人干涉內政的事,恨的牙癢癢的。

1899年,朱紅燈和心誠和尚弄出新的組織: 神拳,結合大刀會的「神功護體」神話,外加「扶清滅洋」的口號。「神功護體」可以騙老百姓,有「扶清滅洋」的口號,清政府就不敢動他。神拳後來改名義和團,在山東快速發展。

而在慈禧太后在忙著立儲,又弄得灰頭塗臉的同時,義和團已經在山東鬧的不可開交。1899年十二月,清朝派當時的新軍領袖袁世凱出任山東巡撫,鎮壓義和團的無法無天。義和團便往河北跑。河北巡撫裕祿是個沒有主見的人,只會向上請示。那時候的端親王載漪滿腦想讓兒子當皇帝的美夢,在他影響之下,慈禧太后認為義和團可以好好用用,殺殺洋人的威風,於是通令義和團是個合法的民間組織。

到了1900年的六月,義和團已有十萬人在北京集結。6月13日開始襲擊位於東交民巷的各國的駐華大使館與教堂,北京的東堂、南堂、西堂都在這天被義和團攻擊焚毀。

不虧為當年的使館區,現在的街道還是滿漂亮的

而載漪除發給義和團糧草,並宣布「殺一個男洋人賞五十兩銀子;女的四十兩;小孩賞二十兩」。於是義和團到處蒐殺外國人,順便洗劫洋行和中國教徒。當時的天主教駐華總主教樊國梁除了打開教堂大門,收容教徒避難之外,也積極準備。

樊國梁主教所駐蹕的便是西什庫天主教堂,它是北京最大的教堂,也-直是主座教堂,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康熙四十二年。

當時康熙皇帝在北方視察的時候,感染了瘧疾,幾乎就快不行了,而劉應、白晉等五位耶穌會傳教士,奉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之命,取道蒙古,前來中國傳教。巧遇了旅途中重病的康熙,劉應拿出隨身攜帶的奎寧(金雞納霜),救了康熙。

這塊碑則說明教堂的來源


這段故事好像在哪一齣清宮劇當中演過。康熙皇帝回北京之後,感謝傳教士教救命之恩,欽賜皇宮旁邊的土地\`給兩位傳教士,並取名為救世堂。這就是北堂的前身。

這石碑把當年遷建的始末,有完整的交代

關於教堂的遷建,網路上有許多不同的說法,但是教堂現址,有一塊當年的碑文,上面將教堂遷建的始末,說的非常清楚。主要是光緒十二年(1886年)要擴大皇宮的範圍,於是協商教堂的搬遷,清廷出了五十萬兩紋銀與西什庫的大片土地交換(大約不過遷到距原址幾百公尺遠的皇宮後門口),同時派出特使前往教庭當面說明,在教宗首肯後,於光緒十四年完成現址與遷建。

當時的天主教駐華總主教樊國梁為遣使會的修士,原籍法國。原來羅馬教廷在1773年7月21日,下令解散耶穌會,所以原先在華勢力最大的耶穌會便將教會行政權交給了遣使會。

樊國梁主教當年在北京外交圈與政治界都有影響力,當義和團事件發生時,他便由清朝的朋友那兒知道情形不妙。除了將教堂打開收容外國人與教友避難之外,由於教堂距離東交民巷太遠(大約是皇宮的兩個對角線距離),也協調各國駐華使館派兵保護。

1900年6月15日傍晚,端親王載漪親率義和團開始進攻西什庫教堂。當時,教堂內有三千多人避難,而各國使館自救都來不及,只有法國及義大利勉強派了四十多名部隊支援。

由大門攻到教堂,還真有點遠

第一批義和團約有五千人,由大門進攻衝鋒,僅有的四十多名的防衛部隊,只不過一輪槍,衝鋒的義和團第一排便倒下,其他人立刻掉頭就跑,攻勢就此結束。義和團大師兄立刻向領軍的端親王載漪提出會報,稱死的幾十個人,錯在前晚碰過女人,所以護體法術不靈。

第二波的攻勢,義和團為避免沾過女人的問題,採取小孩子打頭陣,成年團員在後的方式衝鋒。此時已經聚集幾萬名的義和團徒眾要攻打教堂,但都是開飯的時候,才會出現。不過,守軍還是一排槍齊放,小孩也倒下了幾個後,攻勢便又就結束了。此時,有團員上報,發現教堂內有女人的雕像與畫像,此乃法術失靈的主要原因。我估計當時有人真的有看到教堂內的聖母瑪麗亞的塑像或畫像。其實,今天到了西教堂,院子裡面真的有聖母瑪麗亞的塑像。

雕像就在教堂前面,難怪義和團的神功失效

如何破之? 大師兄有方法,請端親王載漪清動員行政力量,昭告北京市民如下:

「各團諸位師兄,今為西什庫洋樓無法可破,特請:金刀聖母梨山老母每日發疏三次大功即可告成。再者,每日家家夜晚掛紅燈一個時辰內,可遍為傳曉」。

很難想那個時代,像有人會把它拍下來

梨山老母何許人也? 此神乃唐朝時女將樊梨花的師傅,樊梨花則是唐太宗時期大將薛丁山的老婆,而薛丁山則是大將薛仁貴的兒子。直到薛仁貴才是歷史上的人物。換言之,敦請梨山老母下山對抗聖母瑪利亞。梨山老母有何本事? 其實小說也沒說,但是樊梨花的法術驚人,所以她師傅應該不差。但看到這裡,真的有張飛打岳飛的感覺。

端親王載漪糊塗歸糊塗,也不是笨蛋,看這個樣子不行,於是找馬上把軍機大臣榮祿找來,要求他派正規軍拿下教堂。榮祿是清朝末年的革新派能臣,新軍可以說是他一手建立的,而袁世凱也是他一手所提拔的,而且知道義和團是胡扯,主張強力鎮壓,保護使館、教堂。但端親王載漪當時正受到老佛爺的賞識,命令不能不聽,於是他要求清軍做做樣子即可,連大砲的炮彈也使用廢品,不會爆炸的。

於是雷聲大雨點小的攻勢,又在死了幾位義和團弟兄之後結束。但有幾位師兄回來時,宣稱攻擊的時候,看到教堂樓上曾經出現有裸體女子,造成神功護體的法術不靈與砲彈無效。而團民對教堂負責人樊國梁神父的法力無邊,也甚為驚恐。當時,還沒有魔戒電影(Load of Ring),但樊國梁神父的打扮,真的很像魔戒中的大法師甘道夫(Gandalf)。

魔戒中的大法師甘道夫(Gandalf)
樊國梁神父

就在大家天天領便當的時候,圍攻東交民巷使館的部隊也好不到哪去? 這是正規軍與義和團聯軍也有幾萬人。東交民巷只有四百人洋人部隊把守,不過他還有大砲,所以也攻不下來。

當時有句歇後語說"吃麵不加醬,砲打交民巷;吃麵不加醋,砲打西什庫",充分暗示團民兩邊領便當的心情。十幾萬人義和團在北京,真正會去送死的笨蛋,少之又少。所以只有四十人防守的教堂都打不下來,但是據說北京無辜百姓倒是死了十幾萬人。

東交民巷法國大使館原址

當時有位禮部尚書啓秀是個馬屁精,雖然身兼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卻上奏說: 『這些外國駐華使臣不除掉,必然後患無窮,五台山有位神僧普濟,可以請到神兵十萬,不妨召來殲滅這些個外國反賊。』

慈禧太后大喜,急忙召和尚來助陣殺洋鬼子。但五台山在山西,這就等了一個月,那天就看到一個光頭關公,騎一匹赤兔馬,一手拿著春秋,一手捻著美髯,還夾了把青龍偃月大刀,直取東交民巷。載漪聞報又燃起希望,希望普濟大師收拾了使館,馬上再戰教堂。

眾徒孫隨和尚出戰,只聽到一聲砲響,和尚便由馬上摔死了下來,大家立即一轟而散,改為四處劫掠王公大臣的公館(東交民巷旁邊是王公貴族的高級住宅區)。此時,又有消息傳來,由於天津戰況緊急,普濟神僧先前往天津殺敵,北京這位沒有法力的乃是Cosplay,假扮來嚇嚇外國人的。於是慈禧太后與載漪才又破涕為笑。

這兩個月當中,義和團因為怕死不敢硬攻教堂,除了四處在北京市區搶劫之外,也想到用挖地道、再安裝炸彈來攻擊教堂,具體成果是炸毀了教堂內的一個房間,炸死了躲在其中的信徒和兒童超過400人。後來又用火攻,但雖有小的傷亡,但是始終沒有成功。教堂雖然能夠頑強抵抗,但糧食還是吃光了,這是圍攻時,對教堂造成的最大傷害。





有一次載漪詢問教堂的戰況,義和團大師兄派人到城門之外,隨便抓了幾百人,就在皇宮門口,說是教堂的教友就全部殺掉了。但這些人連自己為什麼被殺,都不知道。載漪也搞不清楚狀況。

義和團事變兩個月之後,八國聯軍組成的援軍登陸大沽口,隨後便攻下天津。8月16日,八國聯軍在只有輕微抵抗的情形下,抵達了北京,而慈禧太后與載漪沒有留下來奮戰,連夜逃到西安,義和團的幾十萬大軍一哄而散,帶著由京城劫掠的財務,各自回老家去了。

義和團事變的鬧劇,以辛丑條約結束,清政府賠償各國四億五千萬兩紋銀,就是等於每個中國人出一兩紋銀,幫慈禧太后與載漪埋單,擦屁股。

清政府也負責賠償重修了所有被損毀的北京教堂,包含的西什庫教堂。這就是目前看到的教堂模樣,但後來文化大革命時期對教堂又有一番破壞,西什庫教堂目前還是有許多的建築物沒有收回來,聽說未來將會逐一收回,而這裡也一直都是北京的天主教主座教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