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羅馬之門的人民大門(Porta del Popolo): 攝於2017/9 |
羅馬的景點大多數要步行前往,我不喜歡走路,所以把景點組織了一下,這篇介紹的一天行程是以精選的教堂為主。
此外還有:
古羅馬與博物館之旅
天使堡與梵蒂岡之旅
先看教堂之旅吧!
羅馬之門 (Porta del Popolo)
人民大門位於羅馬的北面,所以當年由歐洲大陸各國前來羅馬朝聖的信徒、想征服羅馬的大軍、或是凱旋而歸的將軍,都取道這個大門進入羅馬市區。
人民大門在古時候稱之為Porta Flaminia,目前大門之外依然是羅馬北面的交通樞紐,各種交通工具包含有地鐵、火車、TRAM與公車(BUS)應有盡有。
人民大門(Porta del Popolo):攝於2017/9 |
人民大門達四公尺高,在西元1562年,由當時的執政者教皇庇護四世(Pius PP. iV,1499-1565)決定重新修建人民大門,而工程交給米開朗基羅承包,但那時大師已經很老了,於他將工程轉包給Nanni di Baccio Bigio,這位先生曾經擔任許多米開朗基羅的下包工作,工程在1562年至1565年間進行,成果便是今日大家看到的大門模樣。
門口有兩尊高大的雕像通常會吸引到遊客的目光,這是佛朗切斯科·莫奇(Francesco Mochi, 1580 - 1654) 在1638年的作品,莫奇先生原先承包了聖保羅大教堂的六個雕像,誰知道完成之後,教堂認為其中的兩個像雕的不夠好,而拒絕驗收付錢。於是莫奇便想將雕像賣給市政府,莫奇當時這在氣頭上,於是提出如果兩具雕像能放在人民大門,將完全免費,市政府同意之後,雕像便豎立於此至今。結果這兩具雕像成為羅馬人民與旅客天天見面的活廣告,莫奇也成為廣為羅馬民眾所認識的雕刻藝術家。
貝尼尼設計的人民大門(Porta del Popolo)內側:攝於2017/9 |
貝尼尼設計的人民大門(Porta del Popolo)內側:攝於2017/9 |
人民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el Popolo)
走進大門之後,左手邊的教堂,便是因為電影《天使與魔鬼》而揚名的『人民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el Popolo)』,在此要特別注意教堂的開放時間:
平日: 7:00 – 12:00; 16:00 – 19:00
假日: 8:00 – 13:30; 16:30 – 19:30
攝於2017/9 |
教堂的大殿:攝於2017/9 |
可以先看一下教堂的故事: 人民聖母教堂全覽
如果只有半小時,就看兩個祈禱堂即可,第一個是主祭壇左手邊的Cerasi Chapel。
Cerasi Chapel:攝於2017/9 |
祈禱堂之中有三幅畫,都是名家作品,正中間的那幅《Assumption of the Virgin》是卡拉奇的作品。而兩邊的《The Conversion of Saint Paul on the Road to Damascus》與《The Crucifixion of Saint Peter.》則是卡拉瓦喬(Caravaggio)的作品。注意他的繪畫風格,在羅馬的這幾天,我們會與這位大師的作品不斷的相遇。
第二個教堂內的景點是由於搭上了賣座電影《天使與魔鬼》的熱潮,成了羅馬必訪的景點之一的奇蹟祈禱堂(Chigi Chapel)。
奇蹟祈禱堂(Chigi Chapel):攝於2017/9 |
奇蹟祈禱堂要看的藝術品就是整個祈禱堂,這個堂是由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菲爾所設計的,這也是拉菲爾唯一獨立設計的祈禱堂作品,所以在藝術史上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PS: 沒有聽過”文藝復興三傑”? 另外兩位是達文西與米開蘭基羅。如果有興趣,可以參考以下兩篇:
- 達文西
- 拉菲爾
拉菲爾是設計師,但不是所有作品都是他親手完成的,事實上,工程一直到他過世之後,又隔了一百多年後,才在貝尼尼手中完成。貝尼尼除了建築之外,也是大理石雕刻的大師,於是在這個祈禱堂留下著名的雕像《哈巴谷與天使(Habakkuk and The Angel)》。
攝於2017/9 |
此外,祈禱堂中金字塔型的紀念碑、漂亮的鑲金拱頂與地板上的圓形家飾。也務必要拍照。如果對於劇情不熟,回去重看電影便知道為何我叫大家拍照。
攝於2017/9 |
人民廣場(Piazza del Popolo)
走出教堂,往左看便是人民廣場(Piazza del Popolo)。
像傘一樣的樹就是白楊樹:攝於2017/9 |
人民廣場也有人稱之為白楊樹廣場(拉丁語:Populus),因為人民聖母教堂後面的那一排白楊樹而命名,不過後來就成了人民廣場(Piazza del Popolo)。
人民廣場(Piazza del Popolo):攝於2017/9 |
廣場中矗立著埃及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BC 1303- BC 1213)時代製作的埃及方尖碑,是羅馬第二大(約二十四米高,亦包括底座 36米)、但最古老的方尖碑。方尖碑是公元前100年羅馬遠征軍由埃及搬回來的戰利品。而方尖碑底座四周的獅子,也被設計成埃及風格,但這是在1818年所添加的作品。哈哈,我發現埃及的獅子長的是有點特別。
攝於2017/9 |
正對羅馬大門,穿過方尖碑,會看到廣場中的另外一個焦點,就是雙胞胎教堂。雙胞胎教堂分別是右邊的奇蹟聖母堂(Chiesa di Santa Maria dei Miracoli)和左邊的聖山聖母堂(Santa Maria in Montesanto)。
攝於2017/9 |
兩個教堂中間的是羅馬的柯爾索大道,當年這是進入羅馬之門之後,順著這條大道一直走便可以抵達威尼斯廣場。這兩條路的兩邊也有許許多多內裝漂亮的教堂。但是通常遊客不用專程拜訪了。
和平祭壇博物館(Mausoleo di Augusto):
我們並不計畫往鬧區走,而是先到和平祭壇博物館。如果不看Google Map或是HERE,便是沿著雙胞胎教堂中,右邊的奇蹟聖母堂的右邊的路(Via di Ripetta),一直走,大約600公尺遠,便會到達一個羅馬時代的古蹟,叫做『和平祭壇(Ara Pacis Augustae)』。
攝於2017/9 |
公元前13年,由於羅馬帝國開國皇帝屋大維,由西班牙和高盧遠征凱旋,而建立這個供奉和平女神的祭壇,象徵帝國會永遠得到和平。要記得羅馬的開國皇帝不是凱撒大帝(凱薩從來沒有當過大帝,最高只做過行政官),而是他的義子屋大維。屋大維的陵寢也在這裡。
攝於2017/9 |
和平祭壇正在整修當中(2017年九月),旁邊蓋了一個非常現代的和平祭壇博物館。由於時間不夠,所以只能踩個點,拍拍旁邊的台伯河。
攝於2017/9 |
聖王路易教堂(San Luigi dei Francesi):
繼續沿著路(Via di Ripetta)往南走,大約800公尺之後,便會抵達下一站:
攝於2017/9 |
聖王路易教堂,如果時間來不急,又對藝術沒有興趣,這個教堂也許可以掠過。這小小的教堂當中,有三幅卡拉瓦喬的著名畫作,通常這是遊客前來拜訪的主要原因。
聖王路易教堂的大殿:攝於2017/9 |
聖王路易教堂的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09:30〜12:45;下午14:30〜18:30
週六:09:30〜12:15;下午14:30〜18:30
週日:11: 30〜12: 45;下午14:30〜18:30
參考一下專文的介紹: 羅馬聖王路易教堂(San Luigi dei Francesi):浪跡天涯的巴洛可大師:流氓畫家卡拉瓦喬(Caravaggio)的故事
肯塔瑞里祈禱堂(Contarelli Chapel):攝於2017/9 |
四河噴泉(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
攝於2017/9 |
離開聖王路易教堂之後,大約100公尺遠,便是那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位於那沃納廣場的四河噴泉(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
四河噴泉(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攝於2017/9 |
這是1651年,貝尼尼所設計的噴泉。噴泉的中間是一座高聳來自埃及的方尖碑。
四河噴泉:攝於2017/9 |
四周圍繞著貝尼尼的作品。四河噴泉是位於四大洲的四條大河分別為:歐洲的多瑙河、非洲的尼羅河、亞洲印度的恆河,與南美洲的拉布拉他河(Río de la Plata)。有這個雕像可以看到那個時代,雖然我們已經知道教宗與中國明朝崇禎皇帝已經有許多的互動,但對於世界地理的認知還是相當侷限的。大家可以依照四個雕像的主題,猜猜看四個雕像分別代表哪一個河流?
這又是《天使與魔鬼》的另一個重要場景,光明會『水』的代表景點。電影裡面主教被推到噴泉池中差點淹死 (小說中是淹死了)。
攝於2017/9 |
噴泉的正對面是貝尼尼生意上的死對頭『波洛米尼』所設計的聖雅尼教堂(Chiesa di Sant'Agnese in Agone),這又是一位女性聖人的紀念教堂。聖雅尼當時便在那沃納廣場被處死,所以就埋在教堂所在位置,後世在這裡建了教堂,她的頭骨便安放與祭祀在祭壇的下方。
聖雅尼教堂(Chiesa di Sant'Agnese in Agone):攝於2017/9 |
聖雅尼教堂其實還是很有意思的一個教堂,來訪的時候,注意一下教堂開門的時間:平日是上午9時至下午1時,下午3時至7時。週一不開門。
超級漂亮的圓頂:攝於2017/9 |
教堂的內部其實超華麗,祭壇都是整面的雕刻。
聖雅尼的頭骨便安放在主祭壇:攝於2017/9 |
離開聖雅尼教堂後,要由聖母聖心堂(Santuario Nostra Signora del Sacro Cuore)右手邊的路離開廣場,前往下一個景點。
萬神殿(Pantheon):
在前往萬神殿的途中,會經過一個蠻有名的咖啡廳,叫做鹿角咖啡館(Sant'Eustachio Il Caffè),這是與金杯咖啡(La Casa Del Caffè Tazza D'oro)齊名的羅馬咖啡廳,可以嘗試冰淇淋或一杯義式濃縮咖啡,或是…,點一客香草冰淇淋與義式濃縮咖啡,再將義式濃縮咖啡倒到冰淇淋之中。
接著還會經過哈德良神廟(Il Tempio di Adriano)的遺址。
攝於2017/9 |
接著就來到了萬神殿。
攝於2017/9 |
萬神殿(Pantheon)是一個經典的羅馬建築,後來改成了教堂。麻煩參考專文介紹。
羅馬萬神殿(Pantheon): 畫聖拉菲斐爾(Raphael)情史
攝於2017/9 |
萬神殿(Pantheon)是羅馬的一級景點,開門時間是09:00-18:00,每天都開門。
特雷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
接著,另外一個重點景點: 特雷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近在咫尺,大約不到700公尺遠。我建議是這樣走比較不會無聊,先用導航到金杯咖啡(La Casa Del Caffè Tazza D'oro),再導到哈德良神廟(Il Tempio di Adriano)遺址。之後再到特雷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用Here或Google Map都可以輕易的走到這個羅馬最厲害的噴泉。金杯咖啡是藍登教授最喜觀的羅馬咖啡廳,希望你知道我在說誰!
攝於2017/9 |
噴泉的所在位置原先是羅馬高架送水道的終點,因此算是一個公共的人造水源地。而興建公共噴泉其實文藝復興時期,執政者非常喜歡幹的事情,於是在1453年有了一個簡單的噴泉。現在看到的大型噴泉,是由貝尼尼設計的。又是貝尼尼,真是難以想像他包辦了羅馬所有的大型裝置藝術,其他藝術家到底在幹嘛?但是設計容易,施工困難,這浩大的工程,大約花費了兩百年的時間才完工。
攝於2017/9 |
遊客來到這裡,除了照相之外,一定要投錢。但要注意規則,不要亂投。傳說中,如果投一個硬幣到特雷維噴泉中的話,那一定會再回到這裡。如果投入兩個硬幣的話,將會產生新的羅曼史;但如果投擲三個硬幣的話,就賭的很大了,沒有結婚的話,將會與愛人步入禮堂,如果已經結婚的人,就會離婚。
由於遊客時實在太多了,市政府每天夜晚都要派人來撈錢,平均每天要撈出來三千歐元的硬幣。這些錢用來救助羅馬街頭的遊民。前幾天看報紙,說因為羅馬市政府阮囊羞澀,所以要將這些錢來贊助市政了。
噴泉的附近有一個附帶的Bonus景點,就是旁邊的Santi Vincenzo e Anastasio a Fontana di Trevi 教堂。
聖文生教堂:攝於2017/9 |
這教堂門口上面的左右兩邊,各有一位裸女的雕像,左邊這位據說是以十五世紀羅馬第一美女瑪麗亞·曼奇尼(Marie Mancini, 1639 -1715)為樣本的作品,這次去沒有拍到正面的相片,只能下次補拍了。這位小姐共有五位姊妹,她們的精采的人生故事橫跨巴黎與羅馬的上流社會,有機會一定要寫一篇。
此外,這個巴洛可風格的教堂還保存了自Sixtus V到Leo XIII,一共25位教宗的心臟。
這時候應該是下午一、兩點了,下一個經典要三點半才開門,所以正是吃午餐的好時間。
推薦餐廳是Piccolo Buco (Via del Lavatore n. 91 | Fontana Di Trevi, 00187 Rome, Italy),距離噴泉大約只有30公尺遠吧!順著教堂與噴泉中間的巷子(Via del Lavatore)走,便會看到。這據說是羅馬最好吃的披薩店。這時候,反正也不可能找更為知名餐廳,這個小餐廳是個合理的選擇。
參考: 在羅馬(Rome)逛完教堂之後,必吃的五家平價美食餐廳
勝利聖母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
吃過飯之後。雖說下一個目標是:勝利聖母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
由於路途約有一公里比較遠,我們途中還是可以拜訪兩個有趣的小教堂。先將導航設定為前往聖安德肋教堂 (Sant' Andrea al Quirinale)。這個小教堂是由耶穌會委託貝尼尼設計的,後世稱此地為巴洛可教堂的典範,建築的中的每一寸都鋪上了金箔與潔白的大理石,天使們宛如置身於雲中俯覽著前來祈禱的信徒們。這也是貝尼尼畢身最滿意的作品,據說貝尼尼快要過世前的最後幾年,經常獨自一人在這個教堂中,靜靜的坐著沉思。
而隔了一個花園,便是另外一個極端對比的教堂,四泉聖嘉祿教堂(Chiesa di San Carlo alle Quattro Fontane)。這是由貝尼尼的對頭波洛米尼所設計的教堂。
相較於貝尼尼的客戶耶穌會,所以預算沒有問題。而四泉聖嘉祿教堂一開始是由一位紅衣主教所贊助興建,當發包之後,負責的修士才發現紅衣主教只是打嘴砲,其實並沒有辦法提供足夠的資金,來作豪華的裝潢。
波洛米尼存心要與花園對面貝尼尼所設計的教堂決一雌雄;於是他告訴修士,『不要擔心,錢不是問題,沒有大理石、沒有金箔,我依然可以給你一個經典的教堂』。
四泉聖嘉祿教堂就連建築基地也不很理想,既不方正,也無法建出十字架的平面。波洛米尼利用灰泥來取代昂貴的白色大理石,繁複的幾何圖案也取代了金箔。就這樣,貧苦的修士們僅用了一個祈禱堂的代價,便建成了這個教堂。聽說後來那位原先要出錢的紅衣主教,看到這個美麗的教堂時,希望能再捐一些錢,希望死後可以葬在這裡。但是被貧窮的修士所拒絕。
看完兩個教堂的對決之後,必須趕往『勝利聖母教堂』,他的開放時間是08:30-12:00,15:30-18:00是休息時間,星期日只有15:00-18:00開門。這是2017/10的資訊。來之前務必要查詢開門的時間。
勝利聖母教堂:攝於2017/9 |
『勝利聖母教堂』在天使與惡魔小說發表之前,其實乏人問津,並不在世俗遊客的清單之中。但電影上映之後,成為羅馬重要的景點之一。
但就算沒有電影與小說的成功,這裡也是我來羅馬一個重要理由,因為我想親眼看一下貝尼尼雕刻的巨作:大蘭德修女的狂喜(Ecstasy of Saint Teresa)。
大蘭德修女的狂喜:攝於2017/9 |
來到這個教堂後,必然會產生幾個疑問,例如:
1. 貝尼尼為何跑到這個小教堂來雕了這幅雕像?
2. 貝尼尼為何會用大蘭德的故事為主題?
3. 《天使與魔鬼》的作者丹布朗為何選這裡為火之教堂?
要想知道問題的答案,要看一下詳細的故事:羅馬: 勝利聖母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 火之教堂的探訪。
共和廣場(Piazza della Repubblica)與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Santa Maria degli Angeli e dei Martiri):
離開聖母教堂,走路約五分鐘路程便可以抵達共和廣場(Piazza della Repubblica),由於我們要搭地下鐵到下一站,所以不妨在這參觀一下。共和廣場有一個極為漂亮壯觀的半圓形門廊所圍繞,噴泉也很漂亮。
攝於2017/9 |
如果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Santa Maria degli Angeli e dei Martiri)這時候還沒有關門,也很值得看看。
教堂開門時間為每天的7:30-19:00(2017/10)
這個教堂的原址是一個羅馬大浴場。1563年教宗庇護四世委託米開朗基羅修建他陵寢。米開朗基羅利用羅馬浴場的殘餘部分為基礎,興建這座教堂。教宗在1565年過世,教堂與1566年完工。所以至今教宗的陵寢依然位於這個教堂之中。但是教堂興建的另外一個目的是供奉知名與不知名的基督教殉教者。這個教堂在1870年至1946年期間,曾經成為義大利王國的國家教堂。
下一站要去西班牙廣場,建議的方法是搭乘捷運,兩站之後便是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反正有羅馬卡,可以免費搭乘公車與捷運。能搭車就不走路。
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
攝於2017/9 |
這昔日曾是西班牙大使的官邸,但目前這裡已經成為羅馬觀光客的集中地,特別是傍晚的時刻。這個廣場中間最先目入眼簾的是破船噴泉(Fontana della Barcaccia),這是1598年教宗委託貝尼尼的父親(叫做彼得·貝尼尼)在廣場做一個噴泉,老貝尼尼設計一條石船,由船頭噴出小小的流水(噴泉)。貝尼尼成名之後,總覺得這個作品很遜,於是在教宗的同意下,又弄了一筆錢來改造。貝尼尼也沒有拆掉他老爸的作品,他在船的外面加了一圈石圈,把水蓄了起來,並且漫過的小船。於是旱船噴泉在1627年成了半沉於水中的破船噴泉,直到今日成為廣場的焦點。
攝於2017/9 |
破船噴泉是羅馬精品街的開始,但是不要被精品迷惑,我們要往旁邊的樓梯往上爬。這裡要提一下,羅馬精品名店通常在7:30分就打烊了,所以如果要Shopping要注意時間,以免向隅。
這個石階的坡稱之為西班牙階梯(Scalinata di Trinità dei Monti),平常幾乎都坐滿了休息中的觀光客。爬坡時右手邊的公寓曾經是詩人濟慈-雪萊的故居(Keats - Shelley Memorial House)。
更有名的故事是奧黛麗赫本所主演的羅馬假期之中,女主角曾經靠在廣場階梯上吃冰淇淋。於是很多人到這兒除了休息之外,也必然要吃個雙層的義大利冰淇淋。
攝於2017/9 |
西班牙階梯的終點是一個非常漂亮的白色教堂,稱之為三一教堂(Trinità dei Monti),這一塊山坡上土地,一直為一個法國所贊助修道院所擁有。1502年,由於法國路易十二為了慶祝他入侵義大利的那不勒斯成功,開始在這個修道院旁邊修建Trinitàdei Monti教堂。這個理由實在是詭異,法國人入侵了義大利南部最大都市,卻在羅馬建教堂炫耀? 不過,法國人只統治到1506年就把那不勒斯的統治權,讓給了西班牙,那時教堂根本還沒有建好。後來羅馬教宗接手工程,還是完成了這個漂亮的教堂。
教堂前面也有一個埃及方尖碑,不過是個山寨版,其實是羅馬人製作的。如果仔細看,可以發現,就連碑上的文字也是由人民廣場上那個埃及方尖碑複製過來。不過在這山寨方尖碑之下,欣賞羅馬的夕陽還真是美。
攝於2017/9 |
巴貝里尼廣場(Piazza Barberini):
天色已晚,今天最後一個景點是巴貝里尼廣場(Piazza Barberini),由於廣場下面就是Barberini地鐵站,所以也可以搭地鐵一站(由西班牙廣場坐到巴貝里尼廣場),但走路是十五分鐘,順著Via Sistina往山下走一路都是下坡路,所以就直接走了。以前這條路有幸福之路(Strada Felice)的暱稱,但也不知幸福何來? 走了一天,腿似乎已經不聽使喚了。不過這片斜坡在十六世紀的時候,是一大片的葡萄園。
攝於2017/9 |
廣場因為巴貝里尼宮(Palazzo Barberini)而得名,宮殿屬於一個富有的名門巴貝里尼家族(Barberini),後來族長成為教皇烏爾班八世。
1642年烏爾班八世先請貝尼尼在廣場的中央,製作特里托涅噴泉(Fontana del Tritone, 完工於1643年)。特里托涅是希臘神話中海神波賽頓的兒子,他是一位男性的人魚,除了三叉戟之外,他也隨身帶著海螺,當他吹起海螺時,便能在大海之中掀起巨浪。如仔細看,在人魚的尾巴上有著巴貝里尼家族著名的家族徽章:三隻蜜蜂。
然後又將這皇宮交由貝尼尼與他的仇人波洛米尼(Borromini)聯手裝潢,於1653年完工。教皇擺明要修理這兩位嚴重不合的建築師。
後來由於家族失勢,巴貝里尼宮也荒廢了數百年;十九世紀初,一位叫做William Story的美國觀光客由波士頓來到羅馬,發現這裡還不錯,於是號稱自己是新復興古典派雕刻大師,只用了一點點錢,便向政府租下了這棟宮殿,開設了一個藝廊。由於藝廊業務蒸蒸日上,便宜租房的事情便被一位大官知道了,他非常不以為然,於是將建築收回,改為義大利國立古代藝術美術館(Galleria Nazionale d'Arte Antica (GNAA))。
攝於2017/9 |
其實我覺得廣場實在不怎麼樣,我帶大家來,其實來這裡是想要吃晚飯的。廣場旁邊有一個很大的旅館招牌Sina Bernini Bristol,由招牌左邊的巷子走,巷弄之間,有一家不起眼的海鮮店Pesceria Barberini,店雖小,但卻是羅馬排名第一的海鮮料理。建議可以選擇作為羅馬必吃的餐廳之一。
參考: 在羅馬(Rome)逛完教堂之後,必吃的五家平價美食餐廳
這家餐廳很熱門,最好要訂位。如果沒有訂位,8:00以後的時間來,便應該會有位置。
吃完之後,酒足飯飽,結束這羅馬美好的一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