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羅馬(Roma)聖王路易教堂(San Luigi dei Francesi):浪跡天涯的巴洛可大師,流氓畫家卡拉瓦喬(Caravaggio)的故事

2017/9: 攝於羅馬聖王路易教堂: 大殿

聖王路易教堂距離羅馬著名景點萬神殿只有一巷之隔,而另一個以四河噴泉聞名的景點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 也就是四河噴泉的所在廣場)也在附近,那天晃啊晃的,經過這裡,也不知道為什麼就進去了,沒想到開啟了我與卡拉瓦喬(Caravaggio)的緣分。接下來的幾年當中,居然有機會親自把他的畫作看了個仔細。

聖王路易教堂外表並不起眼,所以遊客通常都會忽略掉這個教堂的存在,但是這裡居然有三幅他的作品。

外觀並不起眼 :2017/9: 攝於羅馬聖王路易教堂:

由於法國派駐教廷的使節需要一個大使館,在1518年,來自美第奇家族的法國皇后凱薩琳·美第奇出資興建了這個教堂,以作為法國駐在羅馬的國家教堂,也就法國教徒們的大使館,或是法國人在羅馬望彌撒的場所。同時,這教堂也是法國裔主教或貴族的墓地。

2017/9: 攝於羅馬聖王路易教堂: 大殿

2017/9: 攝於羅馬聖王路易教堂: 大殿

1585年法國樞機主教Matthieu Cointerel (義大利文為Matteo Contarelli)在羅馬去世,他生前便選擇了聖王路易教堂後殿的肯塔瑞里祈禱堂(Contarelli Chapel)作為墓地,同時留下資金,並訂下必須以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聖馬太作為裝潢的主題,因為他的名字就是『馬太(Matthew)』。他去世之後,祈禱堂的修建工作拖拖拉拉的做了很多年,最後輾轉的將裝潢的畫作,交給卡拉瓦喬承包。

2017/9: 攝於羅馬聖王路易教堂
結果就是今天所看到,卡拉瓦喬於1599-1600年為這兒所畫的三幅畫來紀念主教:《聖馬太蒙召(The Inspiration of Saint Matthew)》、《聖馬太與天使(The Calling of St Matthew)》和《聖馬太殉教(The Martyrdom of Saint Matthew)》。當時的執事者,做夢也沒有想到,這位如同痞子般被嫌棄的畫家,在四百年後竟成為大師,而這三幅名畫的價值,便已經超過整個教堂。

卡拉瓦喬的名字很長: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1571-1610),因為出生在義大利北部倫巴底省的卡拉瓦喬村,因而得名。他出生沒多久便因父親工作的關係,全家搬到米蘭。1577年黑死病襲擊了米蘭,他的父親與叔叔都染病死亡,六歲的卡拉瓦喬被送回故鄉逃過一劫。

1584年,十三歲的卡拉瓦喬已經顯露出藝術的天分,雖然家道中落,他的母親毅然花光了所有的積蓄,用四十個金幣,送他到米蘭學畫。那時已經是文藝復興的後期,但他有幸親眼目睹了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並且印象深刻。他看到達文西所使用的透視畫法,覺得與眾不同,於是便開始學習這種繪畫方式的技巧與原理。

這是要介紹一下透視畫法的發明者,文藝復興早期的偉大建築師菲利波(Filippo Brunelleschi,1377-1446),他生涯中的極致之作是他設計與興建了佛羅倫斯百花大教堂的圓頂,這項工程在建築史上的成就,幾乎都無人可及。

但是很少人知道,這位建築師也是暗箱的發明人,菲利波運用『小孔成像』的基本光學原理,把實物投影到一個暗箱之中,再進行臨摹,建築工程上,可以把立體的建築,精準的投射平面的畫紙之上。這些針孔裝置的工作原理,與現代的針孔照相機是完全一樣的;後來的人把感光材料放進暗箱的投影面,暗箱就成了照相機。

年輕的達文西是最早看過菲利波暗箱的人,也實際操作過暗箱來畫建築圖。當時,達文西的老師承包了佛羅倫斯百花大教堂的圓頂上的金球。不過達文西顯然利用暗箱的原理,學會了透視畫法之後,便廣泛地把這個技術應用到他的作品,例如米蘭的《最後的晚餐》便是最典型的透視畫法。

使用透視畫法的《最後的晚餐》2013/3: 攝於米蘭聖母禮讚教堂
卡拉瓦喬看過《最後的晚餐》之後,便開始研究暗箱的操作方式,並研究如何將之應用在自己畫作之上。

四年的學習生涯很快就過去了,1588年,卡拉瓦喬已經17歲了,他離開了米蘭的工作室。但他唯一的親人母親於1590年11月29日在米蘭過世,身無分文的卡拉瓦喬頓失依靠,在家鄉過著困苦的日子,成了小混混,在街頭弄刀舞劍,逞凶鬥狠。1592年卡拉瓦喬在一场街頭的衝突中,刺傷了一位警察。襲警是大罪,卡拉瓦喬只好連夜逃出米蘭,一路往南走。

一天,逃亡中的卡拉瓦喬聽到有人說羅馬正在加緊建設,對於畫家的需求量很大,於是便來到羅馬發展。舉目無親的他,在羅馬的一位銀行家中,找到了一份雜役的工作;當主人知道了他的藝術天分後,便好心的介紹他到一位畫家的工作室中當副手。

那個年代,羅馬天主教正面臨新教的極大挑戰。由於新教倡導以簡樸的教堂,天主教便希望以極端華麗的教堂吸引教徒,於是誕生了巴洛可風格,繁複的巴洛可裝飾正需要大量的畫家與雕刻家來裝潢教堂。

1592年:

卡拉瓦喬在工作室的主要的工作是靜物,就是畫是水果、花卉之類的。在上班打工之餘,卡拉瓦喬在這年留下了第一幅的傳世名作:《有一籃子水果的男孩(Boy with a Basket of Fruit)》。由於這幅畫太重要了,所以要多寫一些。

《有一籃子水果的孩子(Boy with a Basket of Fruit)》2017/9: 攝於羅馬波蓋茲(Borghese)美術館
《有一籃子水果的孩子(Boy with a Basket of Fruit)》2017/9: 攝於羅馬波蓋茲(Borghese)美術館

這幅畫是一個男孩子端了一籃子水果。而男孩子確有其人,叫做馬力歐(Mario Minniti, 1577-1640),他是來自西西里島的畫家,當時只有16歲,由於也是外地人,於是便成為卡拉瓦喬的好朋友(應該說是伴侶)與模特兒。雖然這畫是最早期的作品,但是這幅70×67厘米的油畫卻幾乎確立他這輩子的繪畫風格。

我看過一個電視節目介紹卡拉瓦喬的繪畫。節目中說由於當時的繪畫就等於現代的攝影,因此如果能畫的栩栩如生,就是畫的好。為求逼真,透視法就正好可以用上了。卡拉瓦喬常常使用一塊玻璃,先利用暗箱的投影,在玻璃上描繪出輪廓。然後將光線穿過玻璃,投影到畫布上,就著影子來完成輪廓。這個方式就好像現代的投影機一樣。

由於對於運用光線的技巧越來越成熟,卡拉瓦喬也開始應用打光的技術,他利用鏡子反射光線到他繪畫的人物或主题上,形成明亮與陰暗的對比。同時使用暗色或黑色的天片為背景,突顯出主題的色彩與精緻。

無論如何,這幅《有一籃子水果的孩子(Boy with a Basket of Fruit)》除了工藝上的成就之外,還有極大的話題性。包含:
  • 男孩男不男、女不女的造型,輕易地吸引大部觀眾的目光。
  • 其實在那個時代,同性戀是違法的行為,卡拉瓦喬公開傳達同性戀的內容,這是極為大膽的行為。
  • 男孩裸露的肩膀,被心理學家認為充滿了性暗示。
  • 不完美的水果,讓這幅畫非常寫實,這些水果應該是工作室使用過的,所有有些已經過熟,而有斑點。一些好事的學者撰寫了論文來分析這些水果的品種、狀態與成熟度。
  • 卡拉瓦喬這輩子之後的畫,都常有水果出現,有學者分析,他總共畫過17種水果。
接著用相同風格,又畫了《生病中的酒神(Young sick Bacchus), 1593》當然主角還是同一位: 馬力歐。

《生病中的酒神(Young sick Bacchus), 1593》: 2017/9 攝於羅馬波蓋茲(Borghese)美術館

畫室的工作,讓卡拉瓦喬也認識了一位年輕畫家Prospero Orsi,Orsi也是一個英俊年輕人,憑著外貌認識許多主教,與其說是畫家,Orsi做得更好的工作是藝術品的仲介。當卡拉瓦喬向Orsi展示這幅作品的時候,聰明的Orsi立刻說:『我道要賣給誰,我來當你的經紀人吧!!』

Orsi的銷售對象是當時的紅衣主教法蘭絲科 (Francesco Maria del Monte, 1549-1627),他是一位有名的同性戀者,當時曾有機會競選教宗,但是因為斷袖之癖造成西班牙教區的反對而沒有當選。

法蘭斯柯主教一看到這幾幅畫,果真立刻買下,大家再看看上面這些畫,其原因也不用明說了。

後來這位主教幾乎買下了所有卡拉瓦喬無法掛在教堂的作品(當時認為不登大雅之堂的作品)。這幅畫與主教所收集的其他幾幅卡拉瓦喬作品,目前都收藏在羅馬的波蓋茲(Borghese)美術館中。

1594年(二十四歲):

二十三歲的卡拉瓦喬賣畫成功之後,賺了一筆,馬上向朝九晚五的職場生涯說再見,開始了他的職業畫家的身涯。

除了上面兩位好朋友,卡拉瓦喬這時還認識了另外一位好友Onorio Longhi,他是一位有名建築師的兒子,也算是一位建築師,Longhi家裡有錢,但是混太保搞黑社畫,卡拉瓦喬在故鄉也是街頭浪子,於是一拍即合成為死黨,號稱街角藝術二人組。

卡拉瓦喬在賣畫的時候,曾經到過大主教法蘭絲科的家裡拜訪,對於當天的一個男孩們的音樂練習,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回家之後,便畫下這幅畫。取名為《年輕的音樂家(Concert of Youths)》。

《年輕的音樂家(Concert of Youths)》2019/11攝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年輕的音樂家(Concert of Youths)》2019/11攝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畫中拿著吉他的主角是馬力歐,馬力歐右後方的人物就是卡拉瓦喬的自畫像。這副畫的原意是音樂家歌頌著愛情,但馬力歐於畫中似乎眼淚汪汪,引起後人的廣泛探討。背對著觀眾,拿著歌譜的似乎是一位歌者,而卡拉瓦喬似乎又看著歌者,難道馬力歐知道了甚麼? 所以後世有人說這幅畫其實是探討愛情中的悲哀。最左邊的那位似乎是一位天使,正專心的處理葡萄? 卡拉瓦喬的畫中,其實很少出現天使這樣的角色,就連宗教畫也是走寫實主義。

這幅畫最後自然是又賣給了大主教法蘭絲科,但是他的姪子很快的就把這幅畫轉手買了出去,接著就不斷的轉手。1675有一個庫存的紀錄,說明畫在那時候的狀況已經不太好。最後在二戰剛剛結束的1947年,產生了最後一次成交紀錄是在倫敦用100英鎊賣給一個外科醫生,接著這幅畫幾乎立即用未知的價格,便轉手了給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目前收藏於這裡。

 《算命者(The Fortune Teller), 1594》: 現存羅馬卡比托利歐博物館(Capitoline Museums)

有一天,卡拉瓦喬與他的一位藝術家朋友在街頭聊天,藝術家朋友對於卡拉瓦喬盡畫些不三不四的東西,相當不以為然。藝術家認為應該由古時候的雕像、前人的作品尋求靈感。卡拉瓦喬認為大自然已經提供足夠的題材當模特兒,為何要捨近求遠,畫些不著邊際的死板東西。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卡拉瓦喬把門口的一位波西米亞的算命女郎,拉進了畫室。創造了這幅極具戲劇張力的佳作。年輕的大師並不知道,他在那一天,同時創造了巴洛可這樣的藝術風格。

《算命者》: 1594版
這幅快速完成畫,隨後便以便宜的價格被他的藝術仲介Orsi售出。

1595年 (二十五歲):

這一年是畫家多產的一年,卡拉瓦喬留下了許多重要的作品。

當第一幅 《算命者》便宜售出之後,居然引起收藏家的紛紛詢問,但由於已經售出,Orsi也無法反悔,於是說服卡拉瓦喬重畫這幅畫,第二次的版本,找來同一位模特兒(其實只要由門外拉她進來即可),更仔細的構圖,創造了這幅目前掛在羅浮宮的佳作。

《算命者(The Fortune Teller), 1595》: 現存巴黎羅浮宮

《算命者》: 1595版,攝於巴黎羅浮宮
兩幅畫最大的差異,就是吉普賽女郎的手,她幫男貴族青年摸手相,同時眼神與青年交流著,當青年沉溺在某種情境的時候,她的中指與拇指正在偷竊貴族的戒指。

《算命者》: 1595版的手部特寫,攝於巴黎羅浮宮

如同拉斐爾畫臉,達文西的眼神,卡拉瓦喬對於四肢的描繪,常常有都有溢於言表的戲劇性張力產生。這幅畫由於雕刻家貝尼尼(Bernini)於1665年前往法國訪問時,被帶往法國送給路易十四當成了見面禮,最後來到了羅浮宮。


《酒神(Bacchus), 1595》: 現藏烏菲茲美術館

模特兒一看便知道又是馬力歐。這幅畫賣給了法蘭絲科主教之後,被當作禮物送給了佛羅倫斯大公柯西莫一世美第奇,很顯然大公不愛這個調調,所以這幅畫被丟在烏菲茲美術館的倉庫裡,連編目都沒有,也沒有裱起來加上畫框。直到1913年的某一天,館員突然被發現這幅名家的大作,這才得以重見天日。

《酒神(Bacchus), 1595》2017三月攝於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
 《悔改的抹大拉(Penitent Magdalene), 1595》: 使用了一位妓女Anna Bianchini作為模特兒,這是畫家的第一幅宗教畫,目前存於羅馬Doria Pamphilj Gallery。

《悔改的抹大拉(Penitent Magdalene), 1595》現存羅馬Doria Pamphilj Gallery

有很多藝評都強調Anna臉頰上的淚珠,如果有機會看這幅畫的時候,務必要看的清楚一些。

《神魂超拔的聖方濟各(Saint Francis of Assisi in Ecstasy), 1595》這幅畫是大主教法蘭絲科訂做的畫,故事顯然呼應了大主教自己的名字。這幅畫現存美國Wadsworth Atheneum, Hartford, Connecticut,此生必然無緣看到。

《神魂超拔的聖方濟各(Saint Francis of Assisi in Ecstasy), 1595》: 現存美國Wadsworth Atheneum
1597年(二十七歲)

這一年卡拉瓦喬畫了一幅著名的《美杜莎(Medusa), 1597》這是一幅小的圓盤畫,只有 60×55 cm大小。這幅圓盤畫放在烏菲茲美術館的第九十號展廳的中央,任何人只要進入這個展廳都會被這幅畫所吸引。但這其實是一幅自畫像。

《美杜莎(Medusa), 1597》2017三月攝於烏菲茲美術館
1599年(二十九歲)

由於大主教法蘭絲科的介紹,卡拉瓦喬承接的羅馬聖王路易教堂中Contarelli禮拜堂的工程。

Contarelli禮拜堂

這裡兩幅畫都是以必須要以聖馬太作為主題,於是卡拉瓦喬畫了《聖馬修的殉難(The Martyrdom of Saint Matthew)》與《聖馬修的召喚(Calling of St Matthew)》,《聖馬修的啟發(The Inspiration of Saint Matthew)》三幅畫都是聖經馬太福音中的故事。
《聖馬修的殉難(The Martyrdom of Saint Matthew)》2017/9: 攝於羅馬聖王路易教堂
卡拉瓦喬是從《殉難》開始畫,雖然繪畫的時候,距離紅衣主教過世已經過了幾十年,但主教生前已經明確說明了要表達的內容,那就是:『聖人被邪惡的國王派出的士兵所殺害』。因此,業主不允許卡拉瓦喬亂畫。而這幅畫的尺寸很大,也是他之前沒有嘗試過的。

根據傳統的故事,衣索匹亞國王在祭壇上想要獻祭自己的姪女,但是這位女孩已經皈依天主,是為修女。所以聖馬太出面斥責國王,阻止這件事。國王很生氣,於是便派人殺掉聖馬太,取代自己獻祭自己的姪女。於是畫家便展開他的工作,用圖畫訴說這個故事。

後世對這幅畫作的X光檢查,證明了工作的困難,就是有底稿來看,這幅畫總共畫了三次。第一個版本大致是在一座建築前面,有一群人物有遠有近,但是無法清楚的呈現聖馬修被殺。而是第二個版本增加了聖馬太與一個修女(國王的姪女)。但是業主仍然覺得不滿意,尤其是對建築物有意見。

《聖馬修的啟發(The Inspiration of Saint Matthew)》2017/9: 攝於羅馬聖王路易教堂

畫家靈感盡失,於是開始畫第二幅《啟發》。這故事是聖馬太突然遇到一個天使,天使告訴他未來會發生的一些事,於是聖馬太被嚇到的故事。

他的第一個版本畫了一個聖馬太和天使,聖人被畫成一個禿頭的農民,一雙髒兮兮的腿,沒有穿鞋子;然而一個男孩天使坐在他懷裡,對聖人耳語。委員會一看這位禿頭的農民,外加一位G情四射的天使,馬上就宣佈無法接受。不過卡拉瓦喬對於委員會的拒絕,也非常不以為然,於是雙方幾乎鬧翻。

於是委員會的幾位主教,只好找介紹人大主教法蘭絲科出面仲裁。大主教一看到這幅畫也昏了,他想這畫掛在我家還可以,掛在教堂可不行,於是馬上出面找卡拉瓦喬協調。

這幅畫由於已經大致完成,於是由大主教出錢買下來,然後卡拉瓦喬重新再畫一幅給教堂。

這幅沒有交貨的畫,後來輾轉來到柏林的Bode博物館收藏。可惜在二戰時期,博物館毀於戰火,這幅畫也被焚毀。下面的畫是使用當年博物館留下的的黑白照片,轉成數位檔案之後,再上色之後的結果。

《聖馬修的啟發(The Inspiration of Saint Matthew)》便成了性啟發,這是黑白相片的上色版

這時候,卡拉瓦喬已經快畫到快崩潰了,於是決定賭一把,用自己的風格重劃嚇到的聖人與飛翔的天使,當然,別忘了把背景塗黑,再把主題打上光線。這幅畫委員會終於接受了。

修改過的《聖馬修的啟發(The Inspiration of Saint Matthew)》2017/9: 攝於羅馬聖王路易教堂

這時候《殉難》的修改也容易了很多,背景塗黑,抹去了原先委員會不喜歡的建築物,人物打上光,原先的修女改成尋常女子,於是《殉難》也掛了起來。

《聖馬修的殉難(The Martyrdom of Saint Matthew)》2017/9: 攝於羅馬聖王路易教堂

那時候,一般教堂或祈禱堂,比沒有現代的強力燈光照明,主要是蠟燭與油燈。所以《殉難》掛在不太亮的牆上時,白色的殺人者與其他人物有光影的部分,顯得非常突出。這兩幅畫是卡拉瓦喬第一次將作品呈現在大眾之前,立刻在羅馬造成了轟動,。

《聖馬修的召喚(Calling of St Matthew)》2017/9: 攝於羅馬聖王路易教堂

第三幅《召喚》便容易多了。這也是我認為最好的,故事是說耶穌遇到聖馬太後,將他收為門徒的過程。

這幅畫描述了馬太福音的故事(馬太福音9:9):『耶穌在他所在的房屋的座位上看見一個名叫馬太的人,對他說:『跟從我』,馬太起來跟從了祂。』

卡拉瓦喬描繪了馬修與坐在桌子旁的四名男子,這時候耶穌基督和聖彼得進了房間,耶穌指著馬太,當馬太看著耶穌基督時,一束光線照亮了他的臉。這幅畫就完全沒有太大的爭議,因為每個人表情都畫得太好了。

《聖馬修的召喚(Calling of St Matthew)》2017/9: 攝於羅馬聖王路易教堂

三幅畫便花了約三年的時間,但是當完成之後,卡拉瓦喬成為羅馬最搶手的畫家。邀約如雪片般飛來,只是畫家在黑社會中的事業也同步成長,畫家忙於街頭逞勇好鬥,同時不斷的進出警察局與法院。大主教法蘭絲科與經紀人Orsi也常常需要到法院將他保釋出來。

1601年(三十歲)

這年,名聲大噪的卡拉瓦喬承接了人民聖母教堂的工程,教堂Cerasi禮拜堂需要兩幅畫來呈現聖保羅的偉大。

教堂的介紹可以參考:

羅馬: 人民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el Popolo): 全覽

人民聖母教堂的工程的Cerasi禮拜堂: 2017/9: 攝於羅馬人民聖母教堂
 第一幅畫稱之為《轉向大馬士革的道路Conversion on the Way to Damascus, 1601》。

《轉向大馬士革的道路Conversion on the Way to Damascus, 1601》2017/9: 攝於羅馬人民聖母教堂
根據聖經記載,聖保羅在信仰基督之前,認為耶穌是異端。有一次他前往大馬士革討伐基督徒時,突然有一束光線照著他,保羅嚇了一跳,問說: 『你是誰? 』

光線中的一個人影說:『我就是你要攻打的耶穌。進城去,有人會告訴你,你應該要做的事。』。光線消失後,保羅便瞎了,這時人拉著他的手,領他進入了大馬士革。

三日之後保羅恢復視力,於是信了耶穌成為使徒,成為基督徒的保護者。他在耶穌死後,將基督教信仰推廣到地中海各地。這幅畫便是描述這個故事。

《轉向大馬士革的道路Conversion on the Way to Damascus, 1601》2017/9: 攝於羅馬人民聖母教堂
這幅畫當中有一匹馬,而聖人跌坐在地上,但是馬的屁股似乎比聖人更為突出。交貨的時候,一個主教大怒的質問:『你為什麼把馬屁股放在中間,而把聖保羅在地上?』

卡拉瓦喬說: 『馬屁股 ? 甚麼馬屁股? 我畫的是光啊! 基督就在神的光裡面啊!』主教無話可說,於是驗收。

《聖彼得的十字架(Crucifixion of St. Peter), 1601》2017/9: 攝於羅馬人民聖母教堂

第二幅驗收比較順利,這是《聖彼得的十字架(Crucifixion of St. Peter), 1601》,聖彼得死於羅馬暴君尼祿手中,就訂死在人民廣場,殉道時因為他認為自己不配像耶穌一樣釘十字架,於是按照他自己的要求,被倒釘十字架而死。這幅畫便是呈現這個場景。

《聖彼得的十字架(Crucifixion of St. Peter), 1601》2017/9: 攝於羅馬人民聖母教堂
此外還有幾幅畫在這之後完成:

《以馬忤斯晚餐(Supper at Emmaus),1601》現藏於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

《以馬忤斯晚餐》1601年版,現藏於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
這幅畫是以基督復活之後,在 Emmaus這個地方顯靈出現。多年(1606年)以後,畫家以相同的主題,重新詮釋了這幅畫(現存米蘭的布雷拉畫廊)。

《朱麗絲的復仇 (Judith Beheading Holofernes), 1602》: 由一位妓女Fillide Melandroni作為模特兒,講述寡婦朱迪絲色誘亞述將軍Holofernes,在酒醉之後,割下他的頭顱的故事。這幅畫目前存於羅馬的Galleria Nazionale d'Arte Antica at Palazzo Barberini。

《朱麗絲的復仇 (Judith Beheading Holofernes), 1602》現存羅馬國家畫廊
攝於2018/10: 法國巴黎Jacquemart-Andre美術館 


注意朱迪絲的皺著眉頭的表情,這是這幅畫之中,最經典的部分之一。

但是去年有一個新聞震驚藝術界,居然在法國一個鴿舍中,發現了這幅畫的另外一個版本(下圖),專家鑑定後說是卡拉瓦喬在1599年畫的,正待驗明真偽當中。但我認為不是真跡,因為兩幅畫擺再一起看便知到,法國這幅畫與大師作品相較,顯然差得很遠。

《朱麗絲的復仇 (Judith Beheading Holofernes), ????》法國發現的版本,目前為私人收藏

《用愛征服世界(Amor Vincit Omnia), 1602》號稱情色板的邱比特,由於畫家當時已經成名,所以畫作公開之後,在羅馬藝術界引起了極大的爭議。這幅畫於1815年為柏林博物館收購。

《用愛征服世界(Amor Vincit Omnia), 1602》現存柏林美術館

《以薩的犧牲(Sacrifice of Isaac), 1603》這幅畫是大主教Maffeo Barberini委託他畫的,目的也是當作禮物,送給了當時權傾一時的美第奇家族。這是畫家第二次畫這個主題。

《以薩的犧牲(Sacrifice of Isaac), 1603》2017三月攝於烏菲茲美術館
《聖母與蛇(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Anne), 1605》這幅畫當時是教聖彼得大教堂的一個祈禱堂所訂製的,不過顯然業主不喜歡這樣的表達方式,交貨之後随便安置在一個小教堂,後來被Scipione Borghese大主教給買下,成了他私人的收藏品。

《聖母與蛇(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Anne), 1605》2017/9 攝於波蓋茲(Borghese)美術館
聖母、基督與聖安娜為主題的畫作,在文藝復興時期,是很常見的主題,但是到了卡拉瓦喬手中,卻顯得完全不一樣。這幅畫充分可以說明為甚麼卡拉瓦喬是巴洛可大師。巴洛可風格重視的是戲劇化,因此一幅靜態的畫作可以說多少故事?成了畫家程度高低的試金石。

《聖母與蛇(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Anne), 1605》2017/9 攝於波蓋茲(Borghese)美術館
在這幅畫中,還是小朋友的耶穌,見到一條毒蛇,便要去踩它,但聖母見此情景,便先將蛇頭踩住,而耶穌便踩在他的腳背之上。如果你有看過其他的版本,聖安娜與聖母常常都畫成差不多的年紀,但聖安娜是聖母的母親,但是看起來倒像是姊姊。而這幅畫中的聖安娜(聖母的母親)便明顯的蒼老許多,這樣才符合一家人的關係。

這幅畫讓教會不喜歡的原因,據說是因為聖母畫的太過美艷,尤其是聖母突出的胸部線條,吸引了大部分觀眾的目光。而聖安娜畫的太老太醜,也不被喜歡。

1606年 (三十六歲)

《寫作中的聖哲羅姆(Saint Jerome Ecrivant, 1606》: 2018/10攝於巴黎Jacquemart-Andre美術館
《寫作中的聖哲羅姆(Saint Jerome Ecrivant, 1606》: 這幅畫是大主教Borghese向卡拉瓦喬訂做的,之後便一直收藏在博爾蓋塞美術館(Galleria Borghese)之中。

同樣主題的作品卡拉瓦喬共畫了三幅,另外兩幅分別在馬爾他的勝利大教堂(Concattedrale di San Giovanni a La Valletta)與西班牙的巴塞隆納蒙特塞拉特修道院(Monasterio de Montserrat, 以黑面聖母聞名於世。)

《聖母瑪利亞之死(Death of the Virgin), 1606》2016/9: 攝於巴黎羅浮宮
《聖母瑪利亞之死(Death of the Virgin), 1606》是成名後的畫家承接羅馬聖瑪麗亞德拉斯卡拉教堂(Santa Maria della Scala)的得祭壇工程。卡拉瓦喬使用一個淹死的妓女當作模特兒,露出了小腿,其他幾位男性模特兒(臨演)則是來自於妓院的嫖客。業主看到這副畫之後,當場氣炸,要求重畫。

《聖母瑪利亞之死(Death of the Virgin), 1606》2018/3: 攝於巴黎羅浮宮
但其實已經來不急重畫,卡拉瓦喬在繪畫的同時,發現的他的伴侶馬力歐與另外一個年輕人可能有染,在談判中,他一劍刺死了情敵,於是被判處死刑,而他的權貴朋友覺得殺死人就太過份了,這時也無法救他,於是他在慌亂之中逃離了羅馬。

這幅畫雖然無法交貨,但卻被另外一個貴族名畫家保羅·魯本斯看上,推薦給一位公爵買了下來。這幅畫後來輾轉賣給了法皇路易十四,如今掛在巴黎羅浮宮之中,位於蒙娜麗莎微笑對面走廊的右側。

1607年(三十七歲): 那不勒斯與馬爾他島

卡拉瓦喬匆匆逃離羅馬,由於義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Naples)不屬於教宗管轄,因此成為他亡命天涯的唯一去處。

卡拉瓦喬的名氣早就由羅馬傳到了那不勒斯,於是輕易的就取得了一系列畫作的工程。這包含Pio Monte della Misericordia教堂的《The Seven Works of Mercy, 1607》與《Madonna of the Rosary, 1607》。而《Madonna of the Rosary》原先也是一個教會委託的,但是因為佣金出了問題而沒有交貨。這時,喬治魯本斯追蹤而至,用400元賤價賣下這幅畫,然後轉售給另一位貴族。這幅畫目前存於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Vienna)。

但是卡拉瓦喬逞凶鬥狠的個性並沒有改變,馬上就在一個酒館的鬥毆事件之中,再度刺傷了對手後,逃離了那不勒斯。

卡拉瓦喬先逃到義大利半島的最南端的西西里島,然後抵達了馬爾他。駐守馬爾他的醫療騎士團於1665年剛剛經歷的艱苦的圍城大戰,獲得勝利。教宗為了感謝騎士們對於天主教在地中海勢力的捍衛,所以提供大筆的經費重建因為戰爭而全毀的馬爾他首都Vallette。

當地的聖若望大教堂(Saint John Co-Cathedral)當時也正積極整修當中,所以卡拉瓦喬的來到是極受歡迎的,他隨即加入騎士團,成為一個軍人。並同時為教堂留下著名的作品:《The Beheading of St John the Baptist, 1608》。這是非常大的一幅畫。

《The Beheading of St John the Baptist, 1608》
我第一次看這幅畫的時候,大約是2003年的時候,那時還沒有智慧型手機,是用Feature Phone拍的,現在看起來好模糊啊!

同時他也幫馬爾他騎士團的大統領Alof畫了一幅畫像《Portrait of Alof de Wignacourt and his Page, 1608》,這幅畫目前也在巴黎羅浮宮中。

《Portrait of Alof de Wignacourt and his Page, 1608》2018/3 攝於巴黎羅浮宮

好日子沒有過幾天,又出事了,他與一名騎士產生衝突,又將對方刺成重傷。於是騎士團拘捕了他。

沒想到關了幾天之後,卡拉瓦喬便逃獄成功,並逃出了馬爾他。騎士團是非常講究紀律的軍事組織,怎麼會允許罪犯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於是首領Alof下達了追殺令。

1608年(三十八歲): 西西里島

馬爾他島再往南就是非洲了,卡拉瓦喬只能逃回到西西里島。這時候他的老相好瑪里歐已經由羅馬回到西西里,開始了自己的事業,而且結婚了。瑪里歐依然親切的接待著卡拉瓦喬,同時陪著他暢遊西西里島,並且繼續畫了一些畫。

1609年(三十九歲): 那不勒斯

在西西里島待了九個月之後,卡拉瓦喬發現騎士團的追殺者出現,在1609年的夏天再度倉皇的往北逃回到了那不勒斯。在那不勒斯,卡拉瓦喬繼續作畫維持生計。

《The Denial of Saint Peter, 1610》:聖彼得對耶穌的否認

《The Denial of Saint Peter, 1610》: 2019/11月攝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The Denial of Saint Peter, 1610》: 2019/11月攝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聖烏蘇拉的殉難(The Martyrdom of Saint Ursula, 1610)》:現存那布勒斯美術館。

這時候羅馬的掌權者是Scipione Borghese主教(就是很有錢,擁有三分之一羅馬房地產那位),他是教皇的侄子,也是一個極為著名的藝術愛好者與同性戀。卡拉瓦喬期望能藉助他的力量,讓教宗赦免他的殺人罪。卡拉瓦喬在那不勒斯畫了三幅畫,當作禮物,並寫了一封信寄給主教,祈求找到教宗,得到死刑的赦免。下面便是那三幅畫。

《John the Baptist (John in the Wilderness), 1610》

現存西班牙Toledo的Museo Tesoro Catedralicio。我雖然去過這個屬於教堂的博物館,但是實在不記得有這幅畫。此外這幅畫與卡拉瓦喬大部分的風格明顯不同。既然是禮物送給了主教,為何會流落西班牙? 種種的疑點還需要做深入的研究。

《John the Baptist (John in the Wilderness), 1610》: 現存西班牙Toledo的Museo Tesoro Catedralicio
這幅畫把施洗者約翰畫成小孩子,送給主教,也許有他深沉的意義吧!!!接下來的兩幅畫,都屬於提頭來見的性質,更有負荊請罪的意思。

《莎樂美與施洗者聖約翰的頭(Salome with the Head of John the Baptist), 1610》:現存羅馬波蓋茲美術館(Galleria Borghese)。
《莎樂美與施洗者聖約翰的頭》: 2017/9攝於羅馬波蓋茲(Borghese)美術館
這幅畫之中,被砍下的頭,便是卡拉瓦喬的自畫像,這應該是懺悔的表現吧!! 再看下面這幅,這頭幾乎是完全一樣的。

《大衛與巨人的頭David with the Head of Goliath,1609-1610》:現存羅馬波蓋茲美術館(Galleria Borghese)

《大衛與巨人的頭David with the Head of Goliath,1609-1610》2017/9: 攝於羅馬波蓋茲(Borghese)美術館
這幅畫中,巨人的人頭,便是卡拉瓦喬的自畫像,這兩幅畫應該足以表達懺悔了吧!!

這三幅畫果然有用。1610年夏天卡拉瓦喬得到來自於羅馬的好消息,他被赦免了。卡拉瓦喬高興的搭船北上,但是他想回到家鄉米蘭去。但是在中途在一個小港口靠港補給的時候,海關發現了他的通緝犯身分,而遭到逮捕。之後雖然確認他已經被赦免而釋放,但是船已經走了,而他也已經身無分文。

卡拉瓦喬只好徒步前往米蘭。當走到一個叫做Ercole的小漁村時,不幸染上瘧疾,而於1610年7月18日過世。2010年在Porto Ercole的教堂發現了一具人類遺骨,經過鑑定之後,的確屬於卡拉瓦喬。於是一代大師便長眠於此。

不過還有另外一個版本是說Porto Ercole當地的修女院一天在沙灘上發現了他的屍體,於是就直接埋葬了他。這個版本其實也怪怪的,如果是這樣卡拉瓦喬應該是在船上病死,被拋棄到海中,屍體衝上了海岸。但那如何會知道這屍體便是卡拉瓦喬呢?

畫家過世的時候只有三十八歲。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