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2日 星期六

聖馬可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義大利威尼斯(Italy, Venice)快閃二十四小時


重遊威尼斯的想法不過是出發前兩星期才有的念頭。因為公司員工旅遊需要四人成團,於是就利用出差的空檔,招了幾位同事,抽出一天由柯隆飛到這裡,進行員工旅遊。

由於經費有限,選擇旅館時,出現小小的困難,聖馬可廣場附近的旅館實在太貴了,一星的青年旅館都要150歐元以上。有同事建議住在義大利本土,早上再搭車到島上,但迅速被其他來過威尼斯的同事給否決了。後來在Booking上找到了一個民宿型的豪宅。它是一個老宅子改的,有五個獨立的房間,三套衛浴設備,兩夜的價格是900歐元。距離聖馬可廣場只要十分鐘的距離。大家沒有異議的訂了下來。後來證明,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科隆機場每天只有一班飛機到威尼斯,飛機還延遲了半小時起飛,所以降落到馬可波羅國際機場已經十點多了。

威尼斯機場貼切地以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個旅行家命名,叫做馬可波羅國際機場。馬可波羅(1254年-1324)正是威尼斯人,機場就在威尼斯瀉湖的岸邊,距離位於聖馬可廣場直線距離不過四英里,所以搭船比搭乘公車要快的多。

飛機將落的時候,已經是深夜了。

民宿的房東不斷透過Whatapp與我聯繫著。並且貼上水上BUS的時刻表。由於距離開船只有十五分鐘了,於是只好由行李轉盤跑步到碼頭。如果不想像我們一樣,令人側目的拖著行李在機場狂奔,最好還是預留半小時以上的轉乘時間。

跟著這個符號走,就會抵達碼頭
很棒的快艇交通船
經過三小時的候機,一個半小時的飛行,與十五分鐘的疾行,令人疲累不堪。上船之後,快艇式的交通船開始在亞德里亞海奔馳,打開窗,迎著帶有鹹味的海風,頓時讓人感到精力充沛。


快艇加速前進,我們的右邊出現了一座大島,岸邊低矮的磚房和煙囪星羅棋佈,可以辨識出了島上著名的玻璃吹製工廠,意識到那是穆拉諾島(Murano),這裡名義上雖然是島,但其實也是群島,島與島之間由橋樑連接,形同一島,由於威尼斯在十一世紀時當心吹製玻璃會引起火災,於是下令將威尼斯所有的玻璃工廠全部遷到這裡,誰知道造就了獨步全歐洲的玻璃工業。

同行的同事回憶到當她還在學院畢業生的時候,來到威尼斯旅遊的時候,曾經來到島上,還參觀了穆拉諾玻璃博物館(Museo del Vetro),同事目光投向了遠方島嶼,似乎在回憶當時的美好而單純的少女時光。

其實,同事們不知道,玻璃島在五百年前黑死病大流行的時候,威尼斯曾經在這些島嶼上的獨立的村落中,設立為控制黑死病而設置的隔離區,將許多病人送來這裡等死;景點總是充滿了羅曼蒂克的情懷,但歷史卻又有許多殘酷的事實。

離開玻璃島後,快艇再度開始加速,大約一點六公里後,便抵達了威尼斯大運河的南端。船身輕巧的左轉,便滑入了大運河。這時已經晚上十一點多了,觀光客早已經進入夢鄉。大運河中的船隻也少了許多。這也許是遊玩威尼斯時最愉快的經歷之一,在晚上乘坐水上巴士,沿著大運河緩緩的前進,坐在最前排,看著被泛光燈照亮的一座座大教堂和宮殿在你身旁漂過。


我們選擇在Rialto站(里阿爾托)下船,這一站的旁邊便是著名的里阿爾托石橋(Ponte di Rialto),這是四座跨越大運河的橋樑中,最為華麗、漂亮的一座,也是唯一的一座用石頭建成的橋。


下船之後,呼叫房東,他便派了一位泰國籍的女管家Nit來接我們,晚上在複雜的巷弄之中,尋找某一個陌生地址,絕對不是一件有趣的事。Nit幫了我們大忙,順利住進民宿,一間超級大的房子之中。時間也晚了,把房間交代清楚後,大夥都累翻,各自選擇了中意的房間,快速地進入了夢鄉。

對了,我們的酒店叫做卡薩諾酒店(Rate Cà Satriano),其實這是一個虛擬酒店,他的房間散佈在島中,我們這間的地址是: Corte coppo 4351。



超大的起居室,窗外就是小河,白天有小船開來開去
房間的照片就不貼了,共有五個房間。這公寓實在太大了,由房間走到客廳,腿都酸了。

位置也好,就在島的中間,無論是往哪個方向走,五到十分鐘都可以到碼頭,樓下還有一間有機超市,要自己做飯也不會有問題,當然我們快閃旅遊是不可能開伙的。

由於沒有買水,只好喝生水,誰知道這裡的生水還蠻好喝的,相當甘甜。女管家說這裡的自來水的確可以生飲。

一夜無語。

----------------------------------------------------------------------------------------------------------------------

威尼斯學院美術館

大夥人在威尼斯的太陽剛露臉的時後,便開始了僅有的一天行程。雖然有網友說沒有必要訂預售票,但我們還是謹慎地訂下了8:30分的學院美術館的門票。畢竟這趟行程最主要的目標就是達文西逝世五百年的紀念特展。絕對不能失敗啊!

威尼斯共有六個區,我們住的中心地帶叫做聖馬可區(San Marco),美術館在多爾索杜羅區(Dorsoduro),兩個區透過學院橋(Ponte dell'Accademia),來跨過大運河。這個橋已經垮過三次,目前的木橋是在1985年重建的。


出旅館大約走了十分鐘,便來到大運河邊,過了橋,便是學院美術館。遠遠的就已經看到達文西特展的海報。


威尼斯藝術學院是由詹巴蒂斯塔·皮托尼(Giovanni Battista Pittoni,1687-1767)所成立的。當然他也是一位有名的畫家。這個美術館收集的許多威尼斯畫派的幾位大師的作品。特別是威尼斯三傑: 保羅·委羅內塞(Paolo Veronese)、提香(Tiziano Vecelli)、丁托列托(Tintoretto)的作品。

有關於這個特展,我另外寫成了獨立的一篇: 『威尼斯學院美館-與達文西《維特魯威人》的相遇』。

美術館的門票收費十六歐元。與威尼斯滿滿的觀光人潮相比,學院美術館的觀光客的確不多,要不要事先買預購票? 令人費思量。

大約兩個小時逛完了美術館,這趟快閃行程就完成了一半。大夥出來之後,才想到沒有吃早餐,於是決定到聖馬可廣場的花神咖啡廳吃頓早午餐吧!


SORRY ! 花神咖啡廳介紹又要看另外一篇: 在威尼斯看完教堂後,推薦的五家餐廳。

吃完美妙的早午餐後,看看錶,距離聖馬可教堂的預約參觀時間下午三點鐘,還有蠻長的時間。而大夥人在威尼斯小巷中穿梭時,已經看到許多的商店,那時雖然便已經見獵心喜,但不便發作,到這時再也按捺不住,決定就地解散,個人安排自由行程。相約下午三點鐘再回花神咖啡廳集合逛教堂。

我先回旅館上廁所,因為旅館不過就離聖馬可廣場約五分鐘的路程而已,真是方便啊! (這方便二字可謂一語雙關)

接下來,就要開始這趟活動之中唯一的一段漫遊行程。

斯拉夫人堤岸(Riva degli Schiavoni)海濱大道


來威尼斯觀光的遊客都會在許多令人驚歎的地方,體驗到這座城市獨一無二的氛圍,但是無論來多少次,斯拉夫人堤岸(Riva degli Schiavoni)海濱大道是一定要不斷重遊的方。寬闊的石頭大道坐落在運河旁邊,這是於西元九世紀用疏浚出來的淤泥修建而成,當時斯拉夫人將亞德里亞海各地的貨物,運到威尼斯進行交易,這裡成為他們的碼頭與交易場,因而得名。

海濱大道沿線遍佈著高級咖啡館和豪華旅館,路的終點是軍械庫(Arsenale di Venezia),這裡原先是造船廠,因為造船工人需要將滾燙的瀝青塗抹在的船隻的底部來防止漏水,所以提煉瀝青時,需要燃燒松樹的樹枝時,這時候散發出的松香味曾彌漫在整個威尼斯城的上空。據說但丁流放道這兒的時候,曾經常來這裡,因而提供靈感在他的《地獄篇》之中,讓惡人度過滾燙的瀝青河,作為酷刑之一。

而我是由大道的另外一端開始,就是聖馬可碼頭。碼頭前面的是一個帶天棚的碼頭這裡是著名的貢多拉碼頭(Venezia in Gondola by RIZZO ANDREA)。


碼頭有幾十艘貢多拉待價而沽,它們細長的船身—近四十英尺長、重達一千四百磅,每條船都由一位穿著傳統黑白條紋衫的船夫操縱,他站在船尾左側的平臺上,用固定在右邊舷緣上的單槳划船,貢多拉在航行時,船頭都向左傾斜,但可以直線前進,仔細一看,才發現這船的結構並不對稱,蠻奇妙的。


遊客還可以仔細看看船首的金屬標誌,這凸出的雅致裝飾物是貢多拉上唯一的金屬零件,稱作Ferrodiprua (船首鐵),其彎曲的形狀代表著大運河,六個刀齒代表著威尼斯的六個區,而它那刀刃的形狀,則來自於威尼斯總督的頭飾。


碼頭前面是著名的哈利酒吧(Harry's Bar Cipriani),這裡因為發明了著名的貝里尼雞尾酒(Bellini)而聞名於世,這種酒是一份的白桃果泥加上兩份的義大利Prosecco氣泡酒。但是一杯索價21歐元,所以只能看一下,就算了。

順著海向前走,水邊有一個樹木蔥翠的小公園,稱之為皇家花園(Royal Gardens)。在左手邊的樹頂上方,在碧空的映襯,紅磚砌成的聖馬可鐘樓尖頂高聳入雲,頂端的金色雕像,是天使長加百利正從三百英尺的尖頂向下俯瞰。很多網友建議登頂一遊,聽說有絕佳的風景。


在小巷遍佈的威尼斯,聖馬可鐘樓可算是遊客的燈塔。迷路的旅行者只要抬頭在天際線找到鐘樓,便可以走回到廣場。這座巨大的鐘塔曾在一九〇二年倒塌,神奇的是在這場災難中,只壓到了一隻可憐的貓咪。

接下來是便是灰白色的總督宮(Palazzo Ducale),巍然聳立於岸邊。


目前的建築主要建造於1309年到1424年期間,以白色石灰岩為主要結構,搭配柱廊、石柱、涼廊和四葉形透氣孔,穿插了粉紅色石灰岩構成的幾何圖案,讓人想起了西班牙的阿爾罕布拉宮。作為總督府,這裡沒有歐洲宮殿常見的塔樓或尖頂,而是被設計成一個巨大的長方形,以提供足供的辦公空間,以容納當時共和國數量龐大的政府公務人員。

如今,總督府是一座博物館,內部展出許多以威尼斯為主題的繪畫,其中包含大師丁托列托和委羅內塞的作品。



左邊的就是麥稈橋
走過了總督宮之後,來到一座擠滿人的橋樑,叫做麥桿橋(Ponte della Paglia)。大批遊客往窄小的河道中望著。

『他們在看甚麼? 』同事隨口問道。

『歎息橋』我回答道: 『威尼斯最著名的一座橋樑,但是要注意包包,麥桿橋是扒手的聖地。』

同事趕緊將包包放到胸前,再進入拍照模式。


好不容易擠到麥桿橋的中間,順著狹窄的航道望去,看到了呈一座石橋高架於兩座建築之間,上方是雕工精美的全封閉通道。

歎息橋(Ponte dei Sospiri)成名於1979年的一部著名電影《情定落日橋(A Little Romance)》。電影的故事創造了一個傳說,就是如果兩個戀人在聖馬可大教堂的鐘聲響起時,在這座橋下接吻,他們將永遠相愛。這個極其浪漫的想法,造就了這個經典的場景;所以貢多拉載著情侶經過橋下的時候,船夫便擁聳他們接吻。



電影裡女主角當時只有十四歲,名叫黛安·蓮恩(Diana Lane),與小男孩在此擁吻,她也因為這部電影一炮而紅,後來成了大明星。我特別把這經典的一小段電影剪了下來放在上面。

然而,與浪漫的傳說與現實的歷史對比是極為殘酷的。歎息橋的名字其實並不是來自激情歎息……,而是苦難的歎息。事實上,這座密封的通道將總督府與小河對面的監獄連在了一起,囚犯們在監獄裡受盡折磨後死去,他們痛苦的呻吟從狹窄運河邊的鐵窗裡傳出,在運河兩邊回蕩。

看完了橋往前走,就是監獄了。


走到監獄門口,赫然發現一堆中文海報出現在眼前。原來是2019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就設在監獄當中。於是就免費的前往古監獄中一遊,並參觀一下這個展覽。

https://www.taiwaninvenice.org/

這展覽稱為 3X3X6 ,是藝術家鄭淑麗的作品。一位台灣的員工熱情的幫我導覽這個展出,現場禁止錄影與拍照,但主題就與囚禁有關,在古監獄展出,非常有趣!!!


這座監獄有恐怖的水牢;還有位於頂層,稱之為『鉛頂囚室』的牢房。因為屋頂是鉛板,所以夏天酷熱難捱,冬天寒冷刺骨。威尼斯大情聖卡薩諾瓦(Giacomo Girolamo Casanova, 1725-1798)在三十歲那年曾被因為通姦和間諜罪被判刑五年,曾被囚禁在『鉛頂囚室』中十五個月,成為囚犯之中,最著名的人物。後來夥同數名囚犯一起脅持了獄卒而越獄成功,逃亡時,周遊列國,因為太帥了,而四處留情,成為情聖。卡薩諾瓦後來的一生中,共與132個女人有染,此外還有一些男朋友。


接下來,便是著名的達涅利酒店(Hotel Danieli),由於離聖馬可廣場和總督府只有一百碼的距離。這裡是距廣場最近五星級高級飯店。這裡也是許多電影的場景,其中又2010年發行的,由兩個大明星安潔莉娜·裘莉和強尼·戴普所主演的《色遇(The Tourist》最為著名。

再往下走還有很多的旅館與教堂,就不介紹了。除了沿著大道的景點之外,大家也一定回往海上望過去。

聖馬可廣場位於威尼斯大運河的最南端,運河在這裡與大海接軌。隔著水道,可以看到一座白色的Dogana Da Mar(舊海關大樓),瞭望塔曾經在數百年的時間裡,守衛威尼斯免遭外國的入侵。如今,瞭望塔已經被一個巨大的金色球形建築所取代,頂上的風向標採用了財富女神的造型,在海風中不斷變化著方向,提醒討海人莫測的命運。

在十四世紀,威尼斯成為了歐洲的商業中心。當時世界上沒有比威尼斯更美的城市了,而百姓擁有著無與倫比財富,因此帶動了藝術和文化的蓬勃發展。這裡商船雲集,將東方的貨物運到歐洲。但是轉口貿易的成功為威尼斯帶來了厄運。自中國的商船中的老鼠帶來致命的黑死病(鼠疫),這傳染病很快殺死了三分之一人口。因此威尼斯頒佈了一條法令:所有抵達的商船都必須在海上停泊整整四十天後才能卸貨。四十 (Quaranta) 在義大利語中成為檢驗(Quarantine)這個字的來源。


舊海關大樓目前是一個博物館,旁邊更顯目的圓頂建築物是安康聖母聖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簡稱為「Salute」。

遠拍聖喬治島
而往海的左邊望去,還有一個小小的島叫做聖喬治島,上面有一個很高的鐘樓,這裡是聖喬治馬焦雷教堂(Chiesa di San Giorgio Maggiore),這裡原先是修道院,但是在飯廳中,有一幅非常著名的畫作叫做《迦納的婚禮》。由於似乎離題越來越遠,所以暫時打主,所以將來再寫一個延伸的專篇來介紹這個有趣故事。

《迦納的婚禮》2018/3 攝於羅浮宮
大致上,由聖馬可廣場看海的景觀,就是這樣。好多人在海邊擺姿勢照相留念。回頭就要進入教堂與廣場了。

聖馬可廣場與丹多洛總督


當年的威尼斯大門目前只剩下兩根柱子,一根的頂端有一尊聖希歐多爾(Saint Theodora)雕像,踩著他殺死的龍,但這龍刻的不太好,活像一隻鱷魚。

另一根柱子的頂端則是的威尼斯的象徵—飛獅。在整個威尼斯城,人們無論走到哪裡都能看到飛獅的雕像,它驕傲地將爪子踏在一本打開的書上,書上還有拉丁語銘文Pax Tibi Marce Evangelista Meus。話說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聖馬可在耶穌殉教之後,離開耶路撒冷傳遞福音,在傳教的途中來到了威尼斯,在這裡,他遇見了一位天使,銘文就是天使對他說的話。意思是『我的傳道者啊! 願平安與你同在』,天使並預言馬可將來會安息在這裡。

後來聖馬可在埃及的阿歷山大過世。幾百年之後的公元828年,威尼斯的基督徒都沒有忘記這個預言,這時有兩個商人Buono da Malamocco和Rustico da Torcello,利用在埃及亞歷山大港做生意的,偷了聖馬可的遺體,偷偷藏在一塊豬肉之下,運上船之後,走私回威尼斯;在檢查的時候,因為官員認為豬肉太髒,逃過了檢查。運回到威尼斯後,便重新安葬在聖馬可大教堂。

自此以後,聖馬可成了威尼斯的守護聖人,而長翅膀的獅子就是天使的化身,也成為了威尼斯的標誌。

教堂前面有長長排隊的人龍,等待免費入內參觀,隊伍已經排到總督宮了。而廣場上的遊客也真多,拿破崙曾經將聖馬可廣場稱作“歐洲的客廳”。威尼斯2019年的遊客數量已經達到三千萬人,但這是一個很小的島啊,由於遊客太多,聽說官方打算徵收十歐元的入城費。

告示門(Porta della Carta)與四帝共治雕像(Portrait of the Four Tetrarchs)

2019/6攝於威尼斯
這時會經過Porta della Carta,這裡連接了大教堂與總督宮,目前也是總督宮遊客的出口。順著大教堂西南角的陽臺奔向“告示門”。這是大教堂與總督府相連的建築,被稱之為“告示門”,是因為總督們總是將各種法令張貼在那裡,讓公眾閱讀。

聖馬可廣場的陽臺沐浴在一片金色的下午陽光中,四帝共治雕像(Portrait of the Four Tetrarchs)就在告示們轉角的位置。

2019/6攝於威尼斯
2019/6攝於威尼斯
這也是一件戰利品,而這雕塑最著名的一點是它缺了一隻腳。這也是在1204年由君士坦丁堡運回來的過程中遺失的。照片可以清晰的看出補上去的石頭。

六十年代的時候,這隻斷掉的腳,奇跡般地的出現在伊斯坦堡(原先的君士坦丁堡),威尼斯聽到這個消息,請求土耳其將雕塑失去的這一隻腳還給它們,但土耳其政府的答覆:『你們偷竊了雕塑,我們將保留屬於我們的這只腳。』

2019/6攝於伊斯坦堡
沒想到,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更大的奇蹟出現了。

原來這隻腳,目前收藏在伊斯坦堡考古博物館(İstanbul Arkeoloji Müzeleri),我在2019年二月曾經來過這間冷門的博物館。

因為它不收門票錢,所以就進去亂逛。裡面都是石棺與石柱,因為沒研究,所以就一陣亂拍,沒有想到眾多的照片當中,居然剛好有拍到這隻位於玻璃櫃中展示的腳。當時根本也不知道這是甚麼東西?

誰知道幾個月之後,居然有機會在威尼斯看到了其他的部分。


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

我們繞著人群的邊緣往前走,沿著總督府的西牆進入了廣場。這時看到幾隻鴿子在囂張的攻擊一位拿著Pizza的老先生。

威尼斯有許多流氓等級的鴿子,隨時會俯衝攻擊遊客手中的食物。所以廣場中的咖啡座位只能喝咖啡,不允許遊客坐在廣場上吃食物。



這座巨大的廣場與歐洲大多數廣場不同,形狀不是正方形,而是L型。較短的那部分被稱作小廣場,將大海與聖馬可大教堂連接在一起。再往前走,廣場突然左拐九十度進入較大的部分,從大教堂一直延伸到盡頭的科雷爾博物館(Museo Correr)。



我繼續向廣場拐彎處走去,遠處可以看到正前方的聖馬可鐘塔閃亮的藍色玻璃鐘面,007詹姆士·龐德在電影《太空城(Moonraker)》中,壞人的基地這裡,007就在就是從那座時鐘裡將一個壞人扔了下去。

遊客在威尼斯完全聽不到一般大城市常有的汽車喇叭的喧囂。聖馬可廣場只有人聲、鴿子的咕咕聲和花神咖啡館為顧客演奏的樂團那輕快小提琴聲。傍晚的陽光從西邊傾瀉進了聖馬可廣場,將聖馬克教堂的正面,染成燦爛的金黃色。

威尼斯總督類似義大利其他城邦的公爵,在西元六九七年後的一千年裡,總共有一百多位總督統治過威尼斯,一直到十八世紀後期,由於拿破崙的征服而終結,他們的故事永遠都是歷史學家們所著迷的議題。威尼斯兩個最熱門的旅遊景點: 總督府和聖馬可大教堂,都是總督為自己修建的,而許多的總督就安葬在教堂裡面。

這些總督之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恩裡科·丹多洛(Enrico Dandolo, 1107 – 1205),由於太長壽,號稱永遠活著的總督。他出身於貴族家庭,家族成員經常有機會出任總督與主教之類的職務。年輕時代的丹多洛在家族之中參與了許多國際貿易的經營,也去過地中海沿岸的很多地方。

丹多洛到1151年以四十多歲的年紀才因為政治理由而結婚,婚後便開始了他的公務員生涯。

1170年丹多洛被任命為大使,派往君士坦丁堡。1171年 3月21日那天,拜占庭帝國(或稱東羅馬帝國)的皇帝覺得威尼斯在商業上成功已經威脅帝國的統治,突然下令逮捕在拜占庭領土內的所有威尼斯人,同時沒收他們的財產和船隻,作為大使的丹多洛費及時逃走,盡千辛萬苦才回到威尼斯。

那時候的威尼斯正是地中海的強權,於是以戰爭手段作出回應,強大的威尼斯海軍一開始在希臘的島嶼取得勝利。拜占庭皇帝只好同意和談,丹多洛便成為代表前往君士坦丁堡進行談判,然而就在談判的時候,瘟疫突然間快速的在威尼斯艦隊中的蔓延,最終造成了軍事行動的失敗。

倒楣的丹多洛再度落入拜占庭皇帝的手中,並且遭到了殘酷的折磨,在一次對於頭部重擊中,傷害了丹多洛的視神經,造成他視力的永久傷害。後來在周邊國家的斡旋之下,拜占庭皇帝同意釋放丹多洛,同時發還威尼斯人的財產。

1183年拜占庭新皇帝即位,丹多洛又出任大使以重建外交關係。當時的拜占廷帝國已將風燭殘年,四周的國家眾叛親離,為了換取威尼斯能協助拜占庭抵禦的眾多敵人的攻擊,皇帝批准了威尼斯商業權利的擴張,這時丹多洛家族的財富與政治聲望都達到頂點。

1192年,丹多洛以八十多歲的高齡,幾乎毫無異議的當選為為總督,這時候拜占庭帝國的皇帝又對於威尼斯的商業利益反反覆覆的不斷提出挑戰,讓丹多洛不勝其擾。

約在1198年,西歐的騎士們展開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依照計畫,大軍在義大利集結,然後搭船進攻埃及,再以埃及為基地,來攻打耶路薩冷。

當大軍來到義大利之後,原先支持十字軍的教宗過世,新任教宗宣布教廷將不支持這次的東征行動,於是大軍突然失去了財務的支持。

丹多洛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他利用贊助經費的方式,說服十字軍領袖鮑德溫一世(Baldwin I),將十字軍變成威尼斯的傭兵。艦隊由丹多洛親自指揮,目標是將Trieste、Muggia與Zara等三個獨立城邦併入威尼斯帝國的統治。

打下Zara後,鮑德溫一世要求丹多洛實現承諾,前往埃及。這時一位被廢的拜占庭帝國的王子找丹多洛,並向他承諾如果能助他奪回帝國的皇帝寶座,軍團將獲得金錢,而威尼斯將可以獲得土地。於是丹多洛再度說服鮑德溫一世,在1203年,率領艦隊殺往君士坦丁堡。

丹多洛雖然已經很老了,而且他受傷害的眼睛已經幾乎全盲,但是拜占庭帝國多年來對他的傷害,全部湧上心頭,據說他全副武裝地站在船頭,而威尼斯聖馬克的旗幟飄揚,大軍迅速攻下了君士坦丁堡。

在一陣混亂之後,十字軍想想何必去埃及,在君士坦丁堡建立基地也是不錯的,於是決定承繼東羅馬帝國的正統,建立一個稱之為拉丁帝國的政權。

十字軍戰士推舉丹多洛為國王,但是他不願意擔任,最後丹多洛運作讓原先的十字軍領袖鮑德溫一世當上了拉丁帝國的皇帝。而丹多洛並沒有回到威尼斯,他將兩件重要的戰利品與一些寶物,運回到威尼斯當作威尼斯戰勝拜占庭帝國的紀念。第一件是四匹銅馬(Quadriga),第二件禮物是聖女露西亞的聖髑。

但他在帝國成立的沒有多久,便於1205年5月去世,享年98歲。

2019/2 攝於伊士坦堡蘇菲亞大教堂
丹多洛被埋葬在聖索非亞大教堂中,他是第一和最後一個人被埋葬在大教堂裡的人。2019年二月曾經有機會在大教堂看到了他的墓與墓碑。丹多洛的拉丁文名字”Henricus Dandolo”……鐫刻在一塊破損的大理石板上,周圍鑲嵌著不算華麗的瓷磚。

2019/2 攝於伊士坦堡蘇菲亞大教堂
『其實,我到蘇菲亞大教堂的時候,也沒有很注意到這位總督的墓。』我不得不承認,不過還是有拍下照片。

在講故事的時候,三點集合的時間已經到了,準備開始逛教堂。

-----------------------------------------------------------------------------------------------------------------------

聖馬可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


聖馬可大教堂天主教在威尼斯的主座教堂,大教堂的正面共有五個大門,是歐洲最精美的拜占庭式建築典範之一,教堂中央圓屋頂的上方為一座細長的聖馬可塑像,俯瞰著以他名字命名的廣場。他的腳下是一個隆起的拱門,被繪成深藍色,上面佈滿金色的星星。當然還有威尼斯的金獅,在這個美麗背景的映襯下,傲然站立在中央高處。



而下方的四匹巨大的銅馬(Quadriga) ,稱之為聖馬爾谷之馬,在午後的陽光中熠熠生輝。


這四匹銅馬於西元前四世紀在希俄斯島(Xioc)澆注完成,狄奧多西二世(Theodosius II, 401-450)將它們運至君士坦丁堡,在競技場中展出。丹多洛總督攻下君士坦丁堡,下令將聖馬爾谷之馬運回威尼斯,但因為這些銅馬太高大,那時候的船裝不下,所以把士兵就將馬頭鋸了下。它們於一二五四年抵達威尼斯,重新組起來的時候,發現那一圈鋸痕很難掩飾,所以在1204年添加了一個項圈來遮掩馬頭曾經切割下來過的痕跡,之後便安裝在聖馬可大教堂的大門上面。

一七九七年拿破崙征服了威尼斯,他一眼就看上了這些威武的銅馬,於是將它們運回到巴黎,安置在凱旋門上。但隨著拿破崙在滑鐵盧戰敗、流放,在一八一五年,這些銅馬終於又運回了威尼斯,重新安放在聖馬可大教堂的正面陽臺上。

由於我們已經花了一點錢買了預約門票,所以不用排隊就進了大教堂。


聖馬可大教堂的內部完全由純金箔片裝飾,並因此而聞名於世。幾百年來,威尼斯人一直將聖馬可大教堂稱作黃金教堂。


我這輩子已經參觀過許多氣勢磅礴的大教堂,但聖馬可的金色大教堂依然讓人覺得震撼。數百年來,人們一直聲稱只需呼吸聖馬可大教堂裡的空氣就能讓人變得比原來更富有。




這由於大教堂內部的牆壁是由幾百萬塊黃金磁磚所構成,據說空氣中飛舞的許多塵埃粒子都是貨真價實的黃金剝落分子。這些懸浮在空中的黃金塵埃與透過西面大窗戶傾瀉進來的燦爛陽光融為一體,構建出生機勃勃的氛圍,既有助於虔誠的人得到精神財富,也使他們得以在深呼吸時,以肺部鍍金的形式獲取了物質財富。

教堂的入口處有一個狹小的臺階,通往大教堂的二樓的博物館。在二樓,看到整個廣場就在我們腳下。往西邊的窗戶走,遊客們可以從這裡來到外面的陽臺上,觀看那些銅馬。

『它們就在那裡!』同事突然驚呼道。


『先看看就好』我說: 『陽臺上的這些銅馬其實是複製品,聖馬可的銅馬,由法國拿回來,一直安放在室內。』

順著走廊來到一個燈光明亮的房間,一模一樣的四匹銅馬似乎正從磚結構拱門背景中向我們奔來。我著那些馬:『這才是原物。』


當遊客近距離地觀看這些銅馬時,都會為它們肌肉的質地和細節而驚歎。而金綠色銅銹更凸顯出它們歷經無數歷史事件,這四匹馬居然已經歷過兩千三百年的風風雨雨,卻依然站立在這裡。

『它們的項圈?』同事指著馬脖子上的裝飾性項圈說,『你說那些項圈是後來加上去的?為的是遮擋住切口?』

『顯然是的。』我說著朝旁邊的文字說明牌走去。這時才看到不許照相的牌子。

『丹多洛總督在九十高齡時,隨然已經看不見了,卻仍然站在這個陽台上,卻成功的說服了威尼斯廣場上群眾加入了十字軍東征。』

這時突然想到一幅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é,1832-1883)的著名插圖《丹多洛勸誡十字軍(Dandolo Preaching the Crusade)》,描繪了一位消瘦、失明的總督,他雙手高舉過頭頂,在鼓動威尼斯支持十字軍。而這本書詳細的說明了十字軍的故事。


下樓之後便進入教堂,教堂內部煞風景,也不准拍照。

聖馬克教堂也許是因為地形比較狹窄,所以是一個正方形的教堂,這造成教堂前廳與祭壇之間的距離較短。

聖馬可大教堂的祭壇隱藏在一道圓柱構成的屏障之後,頂上還有一個頗有氣勢的十字架。祭壇上方為一華麗的天蓋,這便是全世界最珍貴的祭壇裝飾品『黃金祭壇(Pala d'Oro)』。這塊一塊用金、線織成的布,上面縫上了拜占庭式的琺瑯瓷片,再加上一千三百顆珍珠、四百顆石榴石、三百顆藍寶石以及大量祖母綠寶石、紫水晶和紅寶石,這也許是威尼斯最有價值的寶貝。


聖馬可大教堂十字形結構右翼旁的展覽室,藏有二百八十三件價值連城的聖像、珠寶和聖杯,件件璀璨晶瑩,這些東西統稱為”聖馬可珍寶”,都是從丹多洛總督由君士坦丁堡搶劫來的。

聖馬可大教堂的的地下室就是聖馬可的遺骸的所在位置,這是教堂中仍在使用的禮拜堂,會定期在這裡舉行彌撒。聖馬可墳墓位於地下室的中央,上方永遠亮著的常明燈。

逛完教堂,再度恢復自由購物模式。基本上,在小巷子中穿梭就很好玩了。



----------------------------------------------------------------------------------------------------
回程

第二天在天還沒有亮,就起床了。

回程的飛機場選擇了義大利米蘭機場,搭國泰的好處就是歐洲的飛航城市實在是非常多,而且至少都是每天一班,每個城市也都是中午起飛。威尼斯最近的機場就米蘭。預計是搭六點二十分的義大利國鐵的高速火車到米蘭。

遊玩威尼斯時最愉快的經歷莫過於乘坐一號水上巴士,沿著大運河緩緩的前進,由於水上巴士要逐站的停靠,雖然Rialto站距離聖露西亞火車站雖然不遠,也要航行大約四十分鐘才能到火車站。所以大夥必須起個大早,在五點就出發了。

里阿爾托橋(Ponte di Rialto)


船一離開碼頭,便又看到這座威尼斯橫跨大運河四條橋樑中,最漂亮的一座橋,里阿爾托橋是石橋,建於十六世紀。我們的乘坐的交通船在運河上急速轉了個彎,靠向一個站,頂著清晨的微風,將我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左手邊一棟優雅的三層建築上。

佩薩羅宮:國際現代藝術美術館 (Ca' Pesaro Galleria Internazionale d'Arte Moderna)


這座美麗的巴洛可風格的建築的正面牆壁上,掛著一個深藍色橫幅,標示它是“佩薩羅宮:國際現代藝術美術館”。這裡原先是富豪家族的住宅,在十九世紀捐贈給了政府,作為現代藝術美術館之用。特別是收購一些在威尼斯雙年展展出的優良藝術作品。

威尼斯賭場(Casino Di Venezia)


接下來船划進右岸的一個碼頭,碼頭連接到一座壯麗的文藝復興風格的宮殿,這裡自十六世紀起就一直是威尼斯景觀的一部分,是一家非常高級的賭場,要求客人們要西裝革履穿戴整齊,女士必須要穿上晚禮服才能進入。德國作曲家理查·華格納在一八八三年完成歌劇《帕西法爾(聖杯騎士)》後來,來到這裡,隨後便因為心臟病突發而在賭場去世。當時華麗的威尼斯歌劇院,正演出著這齣恢弘的歌劇作品,描述潔淨的圓桌武士,前往尋找聖杯的故事。

聖耶利米教堂(Chiesa di San Geremia)


交通船在大運河上拐了一個彎,出現在我們眼前是巨大的、有著圓屋頂的聖耶利米教堂。“聖露西亞(St. Lucia),”教堂一側的銘文上,刻著聖徒的名字。

『你們知道她的故事嗎? 』 其實也沒等到大家回答,便自顧自的說了起來。

聖露西亞是個西西里島的大美女,男人只要一刻看到她的眼睛,便愛上她。但是聖露西亞已經決定奉獻自己給上帝,後來在羅馬迫害天主教徒的時期,西西里總督將她送往妓院,但她將自己的眼睛挖了出來,以拒絕被男人侵犯。後來上帝就讓她長出了更迷人眼睛。

西西里總督知道這事情之後大怒,於是判她死刑。士兵先將她車裂,但是用了好幾隻牛也沒有辦法撕裂她。後來就用火刑,結果也燒不死她。後來士兵拿劍刺穿了她的喉嚨,她唱了三天的聖歌之後才死去。

『如果你看到一位美女,盤子托著眼睛的宗教畫,她就是聖露西亞。』

同事問到:『那聖露西亞的骨頭是不是葬在那座教堂裡?』

『一部分是的』

我回答: 『大約在第六世紀的時候,她的遺體由西西里被送到君士坦丁堡。但是丹多洛總督又將她的骨頭送到了威尼斯。並且在現在火車站的地方建了一座教堂來安葬她。她的頭被於1513年被威尼斯當禮物送往法國,現存於布爾日大教堂(Cathedral Church of Bourges)。後來1861年要建火車站,便將她的骨頭遷葬到聖耶利米教堂。1981年小偷曾經把骨頭給偷走,還好在五周之後,就破案了。』

『我突然想到』。一位顯然有點文化水品的同事說到:『聖露西亞是但丁的《地獄篇》的女主角之一。聖露西亞、聖母瑪利亞、碧翠絲(但丁終其一生愛慕的女人)是三位享受天國之福的女人之一,她們出力召喚來維吉爾,幫助但丁逃出地獄。』

講到這裡,一位同事突然說: 『聖露西亞的故事似乎在《權力的遊戲(冰與火之歌)》也有類似的劇情』。我的思緒突然漂到了龍后丹妮莉絲的浴火重生與紅袍女巫梅麗珊卓(Lady Melisandre of Asshai)所代表的光明之神。而聖露西亞正也擁有光明使者的身份。

這時同事又悠悠的哼唱出了:『San-ta Lu-ci-a, San-ta Lu-ci-a』。

『對了』,我說: 『這條義大利名謠就是在唱她,也是威尼斯貢都拉的船夫喜歡吟唱的歌曲之一。』

赤足橋 (Ponte degli Scalzi)


交通船加速,前方出現了著名的赤足橋,表明車站要到了。當水上巴士通過優美的赤足橋時,如果運氣好,可以聞到了威尼斯著名美食Seppie al nero (烏賊墨汁麵)獨特的香味,那是從附近岸邊搭著天棚的餐館飄來的。


過了橋,船就抵達了我們終點: 聖露西亞火車站。

聖露西亞火車站


車站是一座低矮的建築,灰色的石塊和混凝土透著一份典雅。它採用了極簡主義現代風格的設計,在威尼斯的古典建築群之中,獨樹一格。建築正面沒有任何標識,只有一個飛翔的FS兩個字母,也就是義大利國鐵的標識。


火車站旁邊聖露西亞的銅像,低著頭望著進進出出的旅客,提醒大家火車站曾經是她的長眠之處。


運河對岸不遠處便是小聖西門教堂(Chiesa di San Simeon Piccolo),它那標誌性的銅綠色圓屋頂高聳於清晨的天空中。這座教堂也許是全歐洲最折衷的建築結構。它那大理石圓柱門廊明顯模仿了羅馬萬神殿的古希臘式入口。主入口的上方為一堵恢弘的三角牆,上面精美的大理石浮雕描繪了許多殉道的基督教聖徒。但是再往上面,則是拜占庭風格圓形屋頂,這組合也的確搶眼。

2019/6攝於威尼斯: 紅箭號高鐵
當紅箭號高鐵輕巧的滑離月台時,太陽在的地平線剛剛升起,威尼斯還在睡夢之中,我由第八節走到第五節的餐車,如果不算我們,全部客艙之中居然只有四位客人。餐車中提供ILLY現磨咖啡、新鮮現榨柳橙汁、與加熱過的三明治。

2019/6攝於威尼斯: 全空的高鐵車廂
座位非常舒適,四個位置共享折疊式的餐桌,每個位置都配有電源與無線上網。

2019/6攝於威尼斯
這時候突然又想到安潔莉娜·裘莉和強尼·戴普合演的電影《色遇(The Tourist)》,兩人相識的地點,正是這種前往威尼斯的義大利國鐵火車。


列車滑過《自由之橋(Ponte della Libertà)》,跨過了斯亞德里亞海。我們與威尼斯說再見。

列車一路向西疾馳,在托斯卡納鄉間劃出一道優雅的弧線,葡萄園和農場越來越多,柔和色調似乎融合成為一幅美麗的拼貼畫。列車光潔的頂部反射著清晨的陽光。儘管在以一百七十四公里的時速駛離威尼斯,義大利高鐵卻非常平穩,幾乎沒有發出任何聲響,我們朝米蘭前去,結束了這次的快閃行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