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三月攝於聖敘爾比斯教堂 |
雖然號稱巴黎第二大教堂,但聖敘爾比斯教堂比起巴黎聖母院(巴黎第一大)熙來攘往的觀光客,拜訪這個教堂的遊客實在不多。說雖如此,聖敘爾比斯教堂帶給遊客的樂趣,倒也不差,到底有甚麼趣味呢? 且聽我道來。
對了,教堂旁邊還有更令觀光客有興趣的景點,就是藥妝店。聖敘爾比斯教堂和藥妝店有關? 當然無關,但是巴黎最便宜、最大的藥妝店,就在聖敘爾比斯教堂附近,簡單說,要找藥妝店就要先找到教堂,因為教堂目標大嘛 ! 這下來逛教堂的動機就比較大了吧!!!
藥妝店叫做 City Phama,中文就是”城市藥妝店”,
地址如下: 26 Rue du Four, 75006 Paris, France
這裡附了一張地圖,就算沒有開Google Map,也可以輕易找到。
這家藥妝店是觀光客的天堂,號稱全巴黎最便宜,觀光客只要進了門,便幾乎會完全失去理智。雖然我是先介紹這兒,但是務必逛完教堂再來買,因為提著大包小包來逛教堂就很累贅的。
藥妝店除了周日休息之外,每天都開到晚上八點,所以完全可以逛完教堂,買個藥妝,再到附近吃個飯或喝杯著名的巴黎左岸咖啡。
啊! 寫了一堆廢話之後,終於要寫這教堂的故事了。
聖敘爾比斯教堂歷史悠久,但真正開始有規模的建設,卻是十七世紀的事。但是這故事卻要由第九世紀的的聖殿騎士團談起。
伊斯蘭教是第七世紀開始興起的,在快速的擴張後,逐步將阿拉伯半島納入了伊斯蘭教的勢力範圍,但在耶路撒冷對於基督教徒保持寬容的狀態。1009開始,伊斯蘭勢力開始對基督教展開迫害,同時摧毀了聖墓教堂大教堂(耶穌基督的墓,升天的所在地)。這段時間當中,歐洲大陸上各國無論政治、宗教、社會都處於一個動盪的時代,對於回教勢力的發展,出現了一種同仇敵愾的氣份。
啊! 寫了一堆廢話之後,終於要寫這教堂的故事了。
聖敘爾比斯教堂歷史悠久,但真正開始有規模的建設,卻是十七世紀的事。但是這故事卻要由第九世紀的的聖殿騎士團談起。
伊斯蘭教是第七世紀開始興起的,在快速的擴張後,逐步將阿拉伯半島納入了伊斯蘭教的勢力範圍,但在耶路撒冷對於基督教徒保持寬容的狀態。1009開始,伊斯蘭勢力開始對基督教展開迫害,同時摧毀了聖墓教堂大教堂(耶穌基督的墓,升天的所在地)。這段時間當中,歐洲大陸上各國無論政治、宗教、社會都處於一個動盪的時代,對於回教勢力的發展,出現了一種同仇敵愾的氣份。
1096年,歐洲的統治者決定組成十字軍聯軍東征,對抗回教勢力。三年之後聯軍收復了基督教聖城耶路撒冷,遠征軍建立了一個稱之為耶路薩冷王國的政權來統治以色列。
之後,來自歐洲各國的虔誠基督徒開始長途跋涉,前往耶路撒冷朝聖。
但耶路撒冷自古以來,都是回教徒與基督教徒共處的狀況,由於十字軍來到的時候曾經屠城,雙方結下血海深仇,於是基督教朝聖者遭到攻擊的事件,時有所聞。
這時有兩位法國籍的十字軍將領在西元1119年倡議成立一個武裝修士團體來保護朝聖者的安全。
這個提議為當時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二世(Baldwin II)批准,允許他們以聖殿山(注意,這裡便是所羅門王聖殿的舊址之上)的阿克薩清真寺(英文: al-Aqsa mosque,原先是清真寺,後來改為教堂)作為基地,開始工作。
這個武裝修士團一開始由九位法國修士組成,依靠信徒的捐助維持開銷,並命名為「基督和所羅門聖殿的清苦騎士團」(Poor Fellow-Soldiers of Christ and of the Temple of Solomon),簡稱為聖殿騎士團。騎士團的旗幟上面畫著兩位騎士共騎一批馬,象徵著他們的清苦生活。
西歐基督徒的朝聖之路,長達兩千公里,沿途充滿兇險,於是聖殿騎士團以耶路撒冷為中心,先發展出類似保鑣的業務;後來因為旅客攜帶旅費不方便沿途使用,又發展出與中國銀票(就是近代的旅行支票)相同的產品。所以聖殿騎士團可謂是近代跨國銀行的濫觴。
接下來,羅馬教廷發現騎士團勢力越來越大,有錢、又有武力,便決定把聖殿騎士團收編為教皇直屬的禁衛軍。那聖殿騎士團為何要聽命教宗,主因是教宗賦予對領地徵稅而不用上繳的權力。於是聖殿騎士團便更為有錢、權力也越來越大,便快速發展開來,最多時候成員有兩萬多人。
除了有錢之外,聖殿騎士團絕不是混吃等死之輩,他們也的確驍勇善戰,以一當十的屢建奇功。此外,騎士團也具有建築師專長,擅長於興建城堡與教堂。
後來有十字軍成員發現其中奧妙,於是又成立醫療騎士團與條頓騎士團(德國人為主)。
1187年回教大軍圍攻耶路撒冷,雖然聖殿騎士團奮勇的抵抗,但聖城依然被攻陷,王國瓦解,聖殿騎士團撤退到以色列外海的賽普勒斯島繼續經營著。
1241年蒙古拔都西征入侵波蘭,教廷調派聖殿騎士團馳援,沒想到竟然全軍覆沒,餘眾退回到巴黎,這時聖殿騎士團經過兩次嚴重的挫敗,軍事力量已經大不如前,但是靠著一百五十年來的特許經營,在商業上的發展,已經到了無法想像的地步,騎士團擁有銀行業務、大量的房地產、經營東西方的國際貿易、運籌、保全等等。業務模型竟與今日的日本商社有幾分神似。聖殿騎士團當時的全球總部設在巴黎,並且建有一座宏偉的聖殿塔(Tour du Temple),據說上面還安裝著大砲。
由於經銀行業務,聖殿騎士團當時是法國皇帝最大的債主。可惜他們遇到一位賴皮的法國國王腓力四世(Philippe IV le Bel,1268年-1314)。這位缺錢的國王,首先對付境內的猶太人,他驅逐猶太人,不但債務一筆勾銷,還沒收他們的財產來自肥腰包。
第二招是宣布貨幣重新發行,就是老百姓的錢一夕之間都沒有用了,要向政府用新的比例,兌換新的錢,換言之,債務可以呈倍數的縮減。這在現代就是搞通貨膨脹,讓錢不值錢,十塊錢的帳務瞬時變成了一塊錢。
於是暴亂就發生了,腓力四世躲到了聖殿堡之中,尋求騎士團的保護,並宣布貨幣改革失敗,重新發行原先的貨幣。但是腓力四世在聖殿堡躲藏的時間中,卻了解的聖殿騎士團富可敵國的秘密。
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腓力四世突然宣布聖殿騎士團是同性戀團體,是反基督,具體證據是他們的標章是兩個男人共騎一批馬,國王説:這標章所代表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了。於是大規模逮捕騎士團成員,查封財產。
但是腓力四世驚訝地發現騎士團在一夕之間,除了幾位騎士團大統領被捕之外,所有的成員與錢都不見了。
於是暴怒的國王沒收騎士團所有不動產,逮捕大統領,嚴刑逼供財產的下落,大統領自然抵死不招,國王憤怒之餘,將大統領處以火刑,不過因為債主已經消失,至少債也就不必還了。
聖殿騎士團其實已經轉入地下發展,並且由法國轉移到德國,而又以巴伐利亞地區為主要根據地,但是從此與法國王室勢不兩立,以推翻法國王室為己任。而聖敘爾比斯教堂位於巴黎郊外,有點遠又不算太遠,於是成為聖殿騎士團在巴黎的一個地下發展據點。
由於許多騎士團成員具備建築師專長,後來便以石匠公會為檯面上的名稱,繼續發展組織。而檯面下的秘密組織稱之為共濟會。到了十八世紀,共濟會才逐漸開始為人所知曉。看倌不相信嗎? 不妨看看共濟會的英文名字叫做”Freemasonry”,拆開來就是”Free Masonry”,就是”自由石匠”的意思。懂了吧!!!
時間來到十七世紀,故事也終於來到了位於法國巴黎的聖敘爾比斯教堂。
當年巴黎最大的教堂便是聖母院。而巴黎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城市,隨著人口的聚集,市區便不斷的擴大,人民逐步在塞納河左岸發展,對於大教堂的需要也在十五世紀到達頂點。但基本上,住在城外的老百姓都是窮人,要靠募捐蓋大教堂實在困難,大主教沒錢沒權,空有理想與抱負也沒有用。
那時候的法國國王是路易十三,他的皇后叫做安妮(Anne d'Autriche,1601-1666),出身於西班牙公主,而當時的西班牙國王屬於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所以她的名諱翻譯為中文就是”來自於奧地利的安妮”。這婚姻一看就是一樁政治婚姻。安妮在1615年與路易十三結婚時只有十四歲,五年之後卻已經分居,安妮那時也不過十九歲,但是由於天主教不許離婚,所以國王與皇后就各過各的。
聖殿騎士團其實已經轉入地下發展,並且由法國轉移到德國,而又以巴伐利亞地區為主要根據地,但是從此與法國王室勢不兩立,以推翻法國王室為己任。而聖敘爾比斯教堂位於巴黎郊外,有點遠又不算太遠,於是成為聖殿騎士團在巴黎的一個地下發展據點。
由於許多騎士團成員具備建築師專長,後來便以石匠公會為檯面上的名稱,繼續發展組織。而檯面下的秘密組織稱之為共濟會。到了十八世紀,共濟會才逐漸開始為人所知曉。看倌不相信嗎? 不妨看看共濟會的英文名字叫做”Freemasonry”,拆開來就是”Free Masonry”,就是”自由石匠”的意思。懂了吧!!!
時間來到十七世紀,故事也終於來到了位於法國巴黎的聖敘爾比斯教堂。
當年巴黎最大的教堂便是聖母院。而巴黎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城市,隨著人口的聚集,市區便不斷的擴大,人民逐步在塞納河左岸發展,對於大教堂的需要也在十五世紀到達頂點。但基本上,住在城外的老百姓都是窮人,要靠募捐蓋大教堂實在困難,大主教沒錢沒權,空有理想與抱負也沒有用。
那時候的法國國王是路易十三,他的皇后叫做安妮(Anne d'Autriche,1601-1666),出身於西班牙公主,而當時的西班牙國王屬於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所以她的名諱翻譯為中文就是”來自於奧地利的安妮”。這婚姻一看就是一樁政治婚姻。安妮在1615年與路易十三結婚時只有十四歲,五年之後卻已經分居,安妮那時也不過十九歲,但是由於天主教不許離婚,所以國王與皇后就各過各的。
彼得·保羅·魯本斯在1630年所畫的安妮皇后,2018年三月攝於羅浮宮 |
在歐洲大陸的歷史中,奧匈帝國、德國與法國一直都是主要的競爭對手,所以奧匈帝國與法國隨然表面上聯姻關係,但處處都在暗中鬥爭的狀況。
路易十三當時的宰相是一位紅衣主教叫做黎胥留(Armand Jean du Plessis de Richelieu,1585-1642),他是屬於奸雄曹操那型的人物,縱橫教會與朝廷,他同時兼任聖母院的樞機主教。
路易十三與安妮長期的不和,全部都看在黎胥留的眼裡,加上安妮來自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這些原因都讓黎胥留,想要藉機幹掉安妮。所以每當有甚麼叛亂、政變陰謀等事件時,都想要牽拖安妮下水,說是她暗中主使。但安妮皇后也不是省油的燈,幾次誣蔑都以證據不足收場。
安妮與黎胥留之間,處於如水火一般的關係,那虔誠的安妮皇后如何上教堂作禮拜呢? 黎胥留可是聖母院的紅衣主教,那聖母院是絕對去不得了!
所以,距離羅浮宮不太遠的聖敘爾比斯教堂,成為安妮皇后的首選,那時教堂還相當殘破,但安妮皇后可是奧匈帝國、西班牙公主的身分,根本不需要法國王室的錢,也足以支持新教堂的發展。
安妮皇后的來到,帶給了共濟會成員極大的希望。在安妮的支助下,重建了聖敘爾比斯教堂這個共濟會的秘密根據地,在聖敘爾比斯教堂的日子中,安妮也認識了許多共濟會的人。
石匠公會的組成份子就是建築師、室內裝潢師、雕刻家、畫家等等,要蓋教堂、城堡、皇宮都需要找這幫子人的協助,新教堂便順利的建了起來。
在安妮皇后出入聖敘爾比斯教堂時,法皇路易十三自有鷹犬探知,路易十三也幾次的曾經出手對付當時潛伏在教堂的秘密組織,但在騎士團成員的秘密掩護之下,始終沒有辦法找到安妮皇后的具體罪證。
但是奇怪的是,雖然已經分居已久,安妮皇后卻在1638年突然生下的一位王子,他就是後來的路易十四,生產的時候,算起來安妮皇后當時已經三十七歲了。而且路易十三是個有名的同性戀者,所以歷史上對於路易十四的父親是誰? 一直抱持懷疑的態度。
1642年安妮皇后的仇人宰相黎胥留過世,又過了一年,路易十三也死了。路易十三的死因其實蠻離奇的,據說“他的腸子發炎和潰爛,幾乎不可能消化;肺結核也侵襲了整個的肺部”。當然好事者又傳出了許多的揣測。
安妮皇后的兒子登基成了路易十四,安妮也成了皇太后,由於路易十四年紀還小,安妮便垂簾聽政,成了法國最有權勢的人。安妮皇后也啟用了在聖敘爾比斯教堂認識的樞機主教馬薩林當宰相。謠言傳說,馬薩林也是安妮皇太后的面首,這有點八卦,不過,聖敘爾比斯教堂也算是正式得到了皇家的支持。
這段故事幾乎與清世祖福臨、大玉兒(孝莊太后)、多爾袞的故事,完全雷同,而且發生的時間也差不多,實在有意思。
在安妮皇后出入聖敘爾比斯教堂時,法皇路易十三自有鷹犬探知,路易十三也幾次的曾經出手對付當時潛伏在教堂的秘密組織,但在騎士團成員的秘密掩護之下,始終沒有辦法找到安妮皇后的具體罪證。
但是奇怪的是,雖然已經分居已久,安妮皇后卻在1638年突然生下的一位王子,他就是後來的路易十四,生產的時候,算起來安妮皇后當時已經三十七歲了。而且路易十三是個有名的同性戀者,所以歷史上對於路易十四的父親是誰? 一直抱持懷疑的態度。
1642年安妮皇后的仇人宰相黎胥留過世,又過了一年,路易十三也死了。路易十三的死因其實蠻離奇的,據說“他的腸子發炎和潰爛,幾乎不可能消化;肺結核也侵襲了整個的肺部”。當然好事者又傳出了許多的揣測。
安妮皇后的兒子登基成了路易十四,安妮也成了皇太后,由於路易十四年紀還小,安妮便垂簾聽政,成了法國最有權勢的人。安妮皇后也啟用了在聖敘爾比斯教堂認識的樞機主教馬薩林當宰相。謠言傳說,馬薩林也是安妮皇太后的面首,這有點八卦,不過,聖敘爾比斯教堂也算是正式得到了皇家的支持。
這段故事幾乎與清世祖福臨、大玉兒(孝莊太后)、多爾袞的故事,完全雷同,而且發生的時間也差不多,實在有意思。
路易十四長大之後,對於後代的法國觀光業有極為偉大的貢獻,就是他修建了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Château de Versailles)。同時,也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法國。這時候,共濟會其實雖然打進了皇室,卻一時也做不了甚麼大事。不過,聖敘爾比斯教堂卻在這個時期展開大規模的修建,教堂的正面很寬,當時甚至想超過到聖母院的規模,而大門上有著著名的拱心石,說明這是一個聖殿騎士團建立的教堂。
但教堂的兩座鐘塔的興建,卻始終波折不斷,最後居然沒有辦法完工;如今來到這兒,兩個正面的尖塔,長的完全不一樣,連高度都不同,但這算是教堂的特色之一。
兩個不對稱的鐘塔: 2018年三月攝於聖敘爾比斯教堂 |
走到教堂前的廣場,大部份遊客都會拿起相機或手機對著廣場中央的噴泉照相。
2018年三月攝於聖敘爾比斯教堂 |
這華麗噴泉的四個面各有一個主教的雕像,他們是路易十四時期的四位當政的主教: Bossuet、Fénelon、Fléchier與Massillon,以感謝他們四位在教堂建設的貢獻。但是這四位屬於共濟會的主教卻都沒有當成紅衣主教。
其實路易十四知道共濟會,也知道共濟會的目的,國王便不會封自己的對頭當紅衣主教。後來法國人將噴泉命名為嘲笑噴泉,但不知道要嘲笑國王、還是嘲笑主教。但四主教噴泉在寬闊的廣場上,確實搶眼,不過我想遊客不介意這四位主教是誰?
至教堂中,充滿了共濟會留下的色彩,值得大家細細品味。教堂中有八件最重要的寶貝,這裡只介紹這些寶貝,但暫時不說寶貝在哪裡? 讓大家在教堂裡面多一絲尋寶的樂趣。
(1) Saint-Sulpice的講壇: 建於1788年的華麗講壇,為當時紅衣主教專用。最大的特色是講台的人字造型的樓梯,支撐著巴洛可風格的講台。
(2) 花窗: 教堂的花窗在1672年就已經存在,幾乎是教堂中最古老的部份。
(3) 方尖碑:
麻煩參見前面那一篇吧!!!
法國巴黎聖敘爾比斯教堂(Eglise Saint Sulpice): 尋找玫瑰線
REF: 法國巴黎聖敘爾比斯教堂(Eglise Saint Sulpice): 尋找玫瑰線
(4) 聖器儲藏櫃: 這儲物櫃是路易十五財政部長結婚時的嫁妝,在1735年不知道的原因,來到了這裡,成為教堂的儲存聖物的櫃子。也許儲藏櫃的雕花很美吧!!! 不過我沒有想到儲物櫃也算寶物,所以找了很久才找到。
聖器儲藏櫃 |
聖器儲藏櫃 |
(5) 施洗者聖約翰的雕像: Chapel Saint John the Baptist位於教堂右邊的第五個祈禱堂,這個祈禱堂沒有裝飾畫。但是有件漂亮的大理石藝術作品: 施洗者聖約翰雕像。
(6) 聖母祈禱堂(La Chapelle de la Vierge)的石柱
聖母祈禱堂位於主祭壇的正後方,這是頗有可觀性的一個祈禱堂。
建議大家仔細的看一下,由於由十五世紀開始,便不斷的有不同的建築師,持續不斷的裝飾著這兒,所以也混合的不同的設計風格。教堂中間的聖母像是巴洛可風格。與常見的繪畫不同,這裡用白色大理石。
2018年三月攝於聖敘爾比斯教堂 |
由當時著名的法國雕刻家Jean-Baptiste Pigalle (1714-1785)所製作,雕像中,聖母瑪麗亞抱著耶穌,腳踩著一條大蛇。
好像似曾相識? 對了,至少卡拉瓦喬畫過這個主題,教堂用雕刻品呈現至少不落俗套。
以聖母升天圖為主題的圓頂,建於1732年,則是洛可可風格。
此外,聖母雕像兩側的柱子也大有來頭。
這些高的大理石柱來自遙遠非洲的萊普提斯(Leptis Magna),萊普提斯位於今日利比亞境內,距離的黎波里約130公里遠,這裡遠在西元前一千年就由腓尼基人建立了城市,後來羅馬人接手,這裡曾經成為非洲地中海沿岸,第三大的都市。
2018年三月攝於聖敘爾比斯教堂 |
但滄海桑田,一千之後已經是廢墟。1685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應的黎波里地方政府的要求,派海軍打擊北非的地中海海盜,但路易十四不願意提供免費服務,要求支付酬金,於是的黎波里政府想到萊普提斯廢墟中的石材來支付。
那時候,法國皇室正積極建設羅浮宮,於是雙方簽了一個合約,1693年到1720年法國可以到廢墟之中,隨便搬走想要的東西。但其實廢墟之中也沒有甚麼好貨,法國人主要收集了約300個石柱,但皇宮用不完,所以教堂就收了兩個石柱,放在聖母像的兩邊。這兩個石柱的歷史,竟然可能比巴黎的歷史還要久遠。
(7) Edme的十座雕像
Edmé Bouchardon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法國雕刻家,他在羅馬待了十年,並在羅馬成名,於1733年受教堂的邀請,由羅馬返回巴黎,教堂主教在1734年6月12日與他簽約裝飾教堂。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是想是教堂中殿與主祭壇的四周,雕刻二十四座巨型雕像。
不過直到Edmé在1762過世,在約三十年的持續工作中,他只完成了十座雕像,基督、聖母瑪利亞與耶穌的八位門徒,主要角色都已經完成。
當最有名的兩個雕像便是左手邊的耶穌基督與右邊的聖母瑪麗亞。
(8) 《雅各與天使的搏鬥(Jacob Wrestling with the Angel )》
第八樣寶貝為於教堂右手邊第一間祈禱堂。
這是由法國名畫家德拉克拉瓦(Eugene Delacroix,1798-1863)所做的壁畫。德拉克拉瓦有無數有名的作品,羅浮宮有一間展覽室全是他的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幾乎代表1830年法國大革命的《自由領導人民(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ople)》,這幅畫也鼓舞的幾乎歐洲所有有志之士,推翻皇室統治,建立共和的表徵。
《自由領導人民(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ople)》:2016年九月攝於羅浮宮 |
我第一次看到這幅畫是在2008年Coldplay一張專輯的封面,那時候Coldplay正是最紅的時候,剛剛出了一張精選輯,之後接著發行了這張叫做Viva la Vida的專輯。
我聽這張CD的時候,我當然不認識德拉克拉瓦。後來到羅浮宮又看到這幅畫時,總覺得在哪裡見過?
之後有一陣子,我又沉迷於雨果的”悲慘世界”。在網路上看到,雨果的創作靈感盡然有一部份來自於這幅畫,才輾轉把Coldplay的歌、畫與故事連結起來。
顯然畫中的女主角就是悲慘世界之中的愛波寧(Éponine),而旁邊的小朋友則是劇中的小頑童加夫洛許(Gavroche)。其他人就是革命軍的成員。更有趣的聖敘爾比斯教堂正是雨果結婚的教堂。
德拉克拉瓦與雨果都是著名的共濟會成員,而法國大革命也是共濟會,數百年努力的成果,最終推翻了法國波旁王朝。德拉克拉瓦是眾所周知的無神論者,但顯然他利用無神論者的身分,掩藏他共濟會成員與革命黨支持者的身份。
德拉克拉瓦與雨果都是著名的共濟會成員,而法國大革命也是共濟會,數百年努力的成果,最終推翻了法國波旁王朝。德拉克拉瓦是眾所周知的無神論者,但顯然他利用無神論者的身分,掩藏他共濟會成員與革命黨支持者的身份。
德拉克拉瓦在生命的最後兩年,在這個共濟會教堂中的天使祈禱室(Chapel of the Holy Angels)之中,留下了兩幅壁畫。《雅各與天使的搏鬥(Jacob Wrestling with the Angel )》與 《赫利奧多羅斯攻打聖殿(Heliodorus Driven from the Temple)》。
先看第一幅:
《雅各與天使的搏鬥(Jacob Wrestling with the Angel )》:2018年三月攝於聖敘爾比斯教堂 |
雅各有一天帶著兩個老婆與十一個孩子過河,這時他遇到了一個天使,他祈求天使能保佑他的妻子與小孩,但天使不依,於是雅各抓住的天使,與他纏鬥了一整夜,天亮的時候,雅各的膝蓋都脫臼了,還是抓著天使不放。最後天使沒辦法只好同意保護他們,並將河邊的土地命名為以色列。於是雅各也成為猶太人的祖先。這裡說句題外話,以色列人的性格,個人覺得真的在某些地方與雅各神似。
自然這段故事也成為了藝術家的好題材,而最有名的一個版本,就是教堂中的這幅壁畫。但由於德拉克拉瓦的身分太特殊了,所以有人認為他用這幅畫影射了共濟會與法國皇室的鬥爭。
第二幅畫是 《赫利奧多羅斯攻打聖殿(Heliodorus Driven from the Temple)》,第一個畫出這個主題的是拉菲爾在梵諦岡博物館中的壁畫。
這故事依然是一個聖經故事,主題來自於馬加比二書(II Maccabees),不過這本經書到底屬不屬於聖經,卻還有爭論,但是畫家反正就是畫了其中的一段故事。
故事中描繪了公元前二世紀敘利亞國王塞琉古四世(Seleucus IV Philopator)由於對羅馬戰敗需要賠款,於是大臣赫利奧多羅斯(Heliodorus),前往耶路撒冷聖殿,想要挖掘傳說中的所羅門王寶藏。而這座畫中的聖殿正是千年之後聖殿騎士團的總部。
聖經中沒有交代赫利奧多羅斯是否有取得所羅門王寶藏? 但是赫利奧多羅斯回國之後,便叛變殺死的塞琉古四世。這似乎也呼應了所羅門王寶藏的魔咒傳言。
看完教堂之後,也要吃點甚麼的話? 可以參考下篇。
聖經中沒有交代赫利奧多羅斯是否有取得所羅門王寶藏? 但是赫利奧多羅斯回國之後,便叛變殺死的塞琉古四世。這似乎也呼應了所羅門王寶藏的魔咒傳言。
看完教堂之後,也要吃點甚麼的話? 可以參考下篇。
您的文章很棒!但巴黎link 變成威尼斯???
回覆刪除謝謝指正,這篇寫完就貼了,之後忘了潤飾,所以文字還很粗糙。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