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斯坦堡快閃24小時(一)-蘇菲亞大教堂
地下水宮(Basilica Cistern)
伊斯蘭考古博物館(İstanbul Arkeoloji Müzeleri)
托卡比皇宮(Topkapi Palace Museum)
土耳其伊斯蘭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Turkish and Islamic Arts)
藍色清真寺(The Blue Mosque)
大巴薩(Grand Bazaar)
離開大教堂之後,先回到了Blue Archaeological Park(藍色考古公園?,真的要這樣翻譯嗎? ),不過這公園夾在兩個絕美的建築物之間,也是個謀殺相機底片的好地方,噢! 是說謀殺手機記憶體空間才對,時代畢竟不一樣了。
『下一站去哪裡? 』導遊先開口。
『地下蓄水池』
『蓄水池?』導遊好像被嚇住了,接下來露出不以為然的表情:『那地方叫Basilica Cistern。可不是甚麼地下蓄水池』
『Basilica是基督教的聖殿,Cistern是蓄水池,所以中文應該叫做蘇菲亞聖殿蓄水池』
『又錯』導遊說:『第三世紀的時候,原址上面的確建了另外一個大教堂,而且應該是君士坦丁一世所建的,也許蓄水池就是教堂的地下室。後來,暴亂中,這個教堂與蘇菲亞都在暴亂之中燒毀了,蘇菲亞得到重建的機會,這裡則被改建為自來水系統中的蓄水池』
地下水宮就在教堂的東邊,公園旁約一百公尺遠的地方,地面的入口一點也不起眼。
導遊開始盡責地說了起來:『伊斯坦堡其實有許多的地下水宮,如果你有興趣,我們可以去看一個更漂亮的,剛剛才開幕。』
我搖搖頭:『也許下次吧 ! 我想看看有美杜莎的柱子』。
『地下水宮就是地下儲水池,這裡在古時候便是一個大都市,可是沒有大型河流經過,還好這裡有充沛的降雨。』 導遊侃侃而談,似乎停不下來:『光是聖蘇菲亞大教堂就有約一萬平方公尺的屋頂可以收集雨水,所以教堂設計了精密的排水系統,將雨水注入到旁邊的地下水池。其實,聖蘇菲亞大教堂的下面也有一個大水池,YouTube上有一部紀錄片介紹這個研究的發現』。
『所以古時的人就想到建儲水池? 』
『沒有錯,地下水宮其實建造於西元五二三年,所以在第二代的蘇菲亞大教堂時期,就有人想到可以在地下室中儲水。其實,不是都靠雨水,東羅馬帝國興建了龐大的引水渠道,將乾淨的水,由郊區的森林區引進到市區。這裡可以儲存十萬噸的水』
『我比較喜愛水下宮殿這個翻譯。』導遊做了個總結。『我的導遊證無法免費進入,我在外面等。』
入門的時候,發現因為這裡不屬於文化部,所以博物館通行證也不能用。票價還要單獨購買,索價二十里拉 (約美金3.5元,也實在不算貴啦)。
地下宮殿的入口狹窄,一個階梯帶著遊客往下走,一陣暖風從臺階下刮了上來,將潮濕的空氣由地球的深處帶了上來。文字說明牌介紹說,裡面有一個大教堂規模的地下空間,將近兩個足球場那麼大,用三百三十六根大理石柱支撐起十萬多平方英尺的天花板。可以容納十萬噸的水。
極目望去,我看到這個地下世界的地面其實是如玻璃一般的水,漆黑、靜止。幾百根粗大的柱子精心排列成行,一眼看不到盡頭。這些柱子每一根都有三十英尺高,從水中升起,支撐起洞窟的拱頂,柱子與希臘神廟的柱子類似。
紅色的聚光燈自下往上照耀著,營造出一個非常超現實的感覺,也讓氣氛有些詭異。眼睛依然無法適應洞窟中的黑暗,我試探著在木板人行道上向前緩慢的移動,每邁出一步都要經過試探。
低頭看著通往各個不同方向的分叉,一條木板人行道很快就分叉變成了三條,每一條又再次分叉,構成一個懸浮的迷宮,在水面之上晃動,走道在柱子之間蜿蜒,盡頭消失在黑暗中。
我看了一眼欄杆外,水似乎並不深,石板面清晰可見,上面依稀覆蓋著一層細細的淤泥。
我全神貫注地移動著,離人群越來越遠,走往洞窟最偏僻的角落。終於看到一個牌子與一個箭頭,上面寫著"美杜莎(Medusa)"。
我的心在怦怦直跳。眾人所知,美杜莎是位令人膽戰心驚的蛇髮女妖,她的目光可以讓看她人變成一塊石頭。但其實她是一位從來沒有被公平對待過的女性。
原先美杜莎只是雅典的雅典娜神廟中的女祭司,女祭司必須要是純潔的處女。然而,雅典娜的對頭海神波賽冬(Poseidon)因為愛戀美杜莎的一頭金髮,一天趁著雅典娜外出,跑到神廟強暴了美杜莎。
這個事件中,美杜莎明明就是可憐的受害者,但是雅典娜早已經忌妒她的美麗,於是盛怒下的雅典娜反而懲罰了美杜莎,將美杜莎的美麗金髮變成了蛇。同時,安排她到冥府去擔任一個看守大門的保全。美杜莎的保全工作非常簡單,人類的訪客只要看她一眼,就會變成石頭,因此只有靈魂可以穿過冥府的大門。美杜莎後來被珀爾修斯(Perseus)給砍了頭,這是後話。但這砍頭的故事,成為後代雕塑家的重要題材,我覺得這些耀武揚威的雕像著實令人討厭,我不知道為什麼要一直霸凌這位可憐的美女。
佛羅倫斯領主廣場上的噁心雕像 |
教廷美術館的另一尊霸凌到極致的雕像 |
只見一塊巨大的石頭雕像被壓在柱子下面,那是美杜莎的頭,上面的每一根頭髮都是一條扭動的蛇。但她的眼睛正對著左邊,凝視著瀉湖的對面。
由於想讓遊客完整的看清楚雕像,所以這塊區域的水已經抽乾。
讓她的出現顯得更為戲劇化的是她的頭被顛倒著置於她的脖頸上,像被詛咒了一般。讓我想起了波提切利在《地獄圖》之中,所有的罪人來到地獄之中,都頭下腳上的立在惡水溝中。而且,但丁在《地獄篇》中的最後一章裡面,描述來到地球中央時,引力在那裡發生逆轉,頭在那裡變成了往下。這是何等巧合的安排?
當然,傳說之中也提到,如果將她的頭顛倒過來後,她就會暫時失去讓人變成石頭的魔力。
第二塊美杜莎的頭則是平行的躺在地面上。我總覺得建造者絕對不是甚麼缺了一塊石頭,便找了兩個美杜莎的頭來當墊子,總有些意思在這裡吧!
回程的時候,眼睛已經完全適應了黑暗,我開始較為仔細閱讀木板人行道旁的資訊牌。這些由柔和燈光照亮的文字說明牌隨處可見。
值得看一下的點有三個。第一的是一根柱子,有根柱子與其他柱子不相配,因為它是在修建過程中從附近一個建築工地中偷來的。這個點有點平凡,平凡到我連照片都沒有拍。
第二的點是一支特別的柱子叫做哭泣柱 (Crying Colume),這根與眾不同的柱子,上面雕刻著流者眼淚的母雞眼睛符號,這個符號已經成為伊士坦堡的象徵符號。據說它正在為修建蓄水池時喪生的大約700個奴隸而哭泣。
旅館的牆壁上也有類似的圖案 |
由於與導遊約好見面的時間已經到了,便急著離開了。離開的時候,看到有許多遊客在租借傳統服飾拍照,我卻覺得有點煞風景。
當回到地面上的時候,光是看到入口處的光影,便足以讓人心曠神怡,不由地開心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