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0日 星期六

德國特里爾(Trier)君士坦丁聖殿(Konstantin Basilica): 君士坦丁大帝的旅程

Konstantin Basilica, Trier, Germany
君士坦丁聖殿(Konstantin Basilica): 攝於2017年6月3日

來到特里爾(Trier)的行程,絕對是計畫之外。

那是一個業務展覽(Trade Show)結束後的週末,有同事號召到盧森堡玩一下;其實這些年,我已經去過那裏很多次了,講實話那兒並不太好玩,就是一個被河水切開的大峽谷,教堂也不大,可看的東西不多。但由於正在寫貝聿銘的故事,所以就想到MUDAM (Grand Duke Jean Museum of Modern Art, 盧森堡大公現代藝術博物館)去看看。

博物館也是貝聿銘的作品

第二天早上去過MUDAM之後,就打道回府了,其實是回法蘭克福準備搭飛機回台灣。

車子在高速公路上奔馳,剛進入德國境內,便看到有一個旅遊景點的標示,顯示前面的交流道下去,有個大教堂。

心中突然動念,想還有時間,就下高速公路去吃個午餐吧! 就這樣來到了特里爾(Trier)。

雖然大部分的亞洲人不會注意到這個位於邊界上的都市,但我確實是早就知道這裡,因為特里爾的大主教在中古世紀,一直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七位選帝侯(Kurfürst)的其中之一。

PS: 七位選帝侯是特里爾的大主教、科隆(Koln)的大主教、緬因茲(Mainz)的大主教;波西米亞國王、萊茵蘭-普法爾茨伯爵、薩克森-維騰堡公爵、布蘭登堡藩侯。如果攤開地圖來看,這七位選帝侯大致控制了當今德國全境與部分的捷克、波蘭與奧地利。七位選帝侯投票決定誰來當皇帝。

雖然是個計劃之外的行程,但是心裡還是有些興奮得,因為如果以希臘、羅馬做為西方文明的中心而言,特里爾算是德國國土之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城市。而且有一位我一直想寫的母子拍檔,就在這裡發跡的。就是君士坦丁大帝與她的母親海倫娜。

由於早餐吃得很飽,所以大夥決定不吃午餐,先玩一玩要緊。

君士坦丁聖殿(Konstantinbasilika)顯然是這都市中最大的旅遊標的,由於沒有甚麼計劃行程,所以我們決定就由這裡開始。君士坦丁聖殿的後面就有一個地下停車場,由地圖上看,顯然這裡是最好的停車位置,很幸運的也有車位。

由地下停車場爬上來的時候,先來到一個小小廣場,上面寫著威利布蘭特廣場(Willy Brandt ),我沒想到布蘭特總理居然會有廣場以他來命名。

Willy Brandt Plaza的水鐘
Willy Brandt Plaza:攝於2017年6月3日德國特里爾

布蘭特號稱為德國馬英九,是德國冷戰時期的德國總理,是位明星等級顏質的超級帥哥。

1970年他拜訪波蘭,簽訂華沙和約後,前往當地著名的猶太區起義紀念碑致敬;在獻花之後,突然跪了下去,成為了一個著名的歷史事件『華沙之跪(德文:Warschauer Kniefall』)。事後他說,我當時只是突然覺得一個花圈無法表達我的歉意,所以就跪了下來。但他這驚天一跪,竟然得到了1971年諾貝爾和平獎。但也沒想到這就是這位政治明星的人生巔峰。

接下來1972年慕尼黑奧運,原本計畫要再大大風光一次;結果發生了空前絕後的巴勒斯坦黑色九月的恐怖份子在慕尼黑選手村劫持以色列奧運代表團的事件。布蘭特決定掌握機會,化危機為轉機,便親自指揮救援行動。

這時候以色列政府要求派遣特工與突擊隊到德國處理此事,但布蘭特堅持要由德國特警負責營救任務;結果任務失敗,以色列代表團12人全部被殺,黑色九月被擊斃五人,逮捕三人。

一個月之後,黑色九月劫持了德國漢莎航空的一架波音747客機,要求德國放人。在全球的反對之下,布蘭特不虧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付了500萬美金的贖金,同時也釋放三位黑色九月的成員。

但禍不單行,接著又破獲東德間諜滲透成為布蘭特親信的事件,布蘭特的公事包一直都由這位間諜保管,更惨的是又查出間諜還長期安排高級妓女服務布蘭特。短短兩、三年,布蘭特便由人生高峰跌入谷底,最後以黯然辭職收場。

以色列是這個幾個事件中,最火大的國家,當時的總理是鐵娘子梅爾夫人,秘密命令以色列情報局成立「天譴行動」,開始全球追殺黑色九月組織成員。在兩年之內,瓦解了的這個巴勒斯坦的組織。

這廣場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水鐘”,這不是古物。鐘的前面有一個銅雕:

Willy Brandt Plaza的水鐘
Willy Brandt Plaza的水鐘說明:攝於2017年6月3日德國特里爾

上用是用德文寫的,內容翻譯如下:

這座噴泉是萊茵蘭-普法茨邦(Rhineland-Palatinate)送給特里爾市的禮物,這城市已有2000年曆史,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

ANNO DOMINI MCMLXXXIV (拉丁文主內1984,就是西元1984年,ANNO DOMINI就是AD的簡寫的由來。)

柱子的影子和泉水顯示了時間,提醒我們時光飛逝。

青銅動物代表了特里爾重要的歷史時期:

馬象徵著凱爾特人、老鷹象徵羅馬、羔羊象徵選舉、靈緹犬象徵普魯士、鴿子像徵現代。

此作品由 Jakob Schwalbach 創作。

PS: 萊茵蘭-普法茨邦就是特里爾市所在的邦,德國的邦就是等同於.i省或州類似的行政組織。

在另一個銅板上,刻著特里爾歷史中,著名人物的名字,當然包含君士坦丁大帝,但沒有布蘭特總理。噴泉盆中間的柱子由金屬與花崗岩製成,用作日晷/水鐘的指針,當時間指到動物的時候,動物就會噴水。

Willy Brandt Plaza的水鐘
Willy Brandt Plaza的水鐘:攝於2017年6月3日德國特里爾

不過事實證明,只有我對這個柱子有興趣。我在拍照的時候,同事全都跑光了。因為了柱子轉個彎,便是君士坦丁聖殿(Konstantin Basilika)。


君士坦丁聖殿(Konstantin Basilica)
君士坦丁聖殿(Konstantin Basilica): 攝於2017年6月3日

君士坦丁聖殿也稱為Aula Palatina,這是大帝在西元310年建造的宮廷大禮堂。

西元310年基督教還沒有今日的勢力,所以當然不可能是當作教堂來使用。之後在漫長的歲月裡,建築物曾經當作寢宮、辦公室等,大部份的時間都由天主教會控制。一直到19世紀中葉,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將這棟建築物,交給新教的福音會做為社區的教堂一直到今日。威廉四世雖然小心地維持與天主教的關係,但後世發現他是福音派的重要支持者,而且可能與光明會也有些關係。

君士坦丁聖殿(Konstantin Basilica)的大門
君士坦丁聖殿(Konstantin Basilica)的入口: 攝於2017年6月3日

聖殿的入口一點都不起眼。

君士坦丁聖殿(Konstantin Basilica)大殿
君士坦丁聖殿(Konstantin Basilica)大殿: 攝於2017年6月3日

但是進去之後,只能用嘆為觀止來形容這座大殿。由於是新教來使用,所以沒有華麗裝潢。但是耗用約150萬塊磚建立高達33公尺高的牆,裡面有非常大的窗子,有著極為良好的採光,牆壁上的淺色的大理石也造成幾乎不用甚麼照明,也有非常柔和的光線。而超大的大廳中完全沒有柱子,所以也沒有陰影。羅馬人真的誇張,這禮堂可以容納1300人在裡面聚會。就今日的眼光來看,這棟建築物也是非常雄偉的。

君士坦丁聖殿(Konstantin Basilica)講壇
君士坦丁聖殿(Konstantin Basilica)大殿: 攝於2017年6月3日

大殿的正中間只有一個十字架,說明她是教堂。四周有一些石雕像,這也是唯一裝飾品了。

君士坦丁聖殿(Konstantin Basilica)大殿
君士坦丁聖殿(Konstantin Basilica)大殿: 攝於2017年6月3日

出了門之後,才知道大門那麼小是有原因的,因為這座大殿的牆壁大約有兩公尺的厚度,大殿的外牆也等於是城牆了,這裡就是一座堡壘啊!!! 

------------------------------------------------------------------------------------------------------------------------

君士坦丁大帝不是羅馬帝國的皇帝嗎? 他遷都君士坦丁堡(就是現在的土耳其伊斯坦堡),並建立了東羅馬帝國,那怎麼會出現在德國西南部這名不見經傳的地方? 

如果要說清楚這個故事,我想必須要由羅馬帝國的建立開始。

一提到羅馬帝國,會想到誰? 凱薩(Gaius Julius Caesar, BC100 – BC44)大帝對不對? 就由凱薩開始吧! 

其實,凱薩沒有當過大帝,羅馬那時候也不是帝國,而是一個共和國,更清楚的說,羅馬自從公元前五百年到公元前十七年,都維持了共和國的型態,那時的最高執政主體稱之為元老院,也就是現代的議會的功能。而行政首長稱之為執政官,這的位置是由元老院所指派的,通常執政官也是元老院的一員,這就是現代的總理。元老院的成員原先來自於義大利各族的長老們,後來也加入了平民的代表。現代英國與美國的衆議院與參議院,即是羅馬時代的元老院。

所以民主政治在西方的義大利,早就在兩千多年之前,便運行了超過五百年,不能說不偉大。而只不過就在一百年之前,遠在東方中國的一代才子楊度還發表《君主憲政救國論》,倡導帝制,害的袁世凱被騙稱帝,弄出一場鬧劇不說,還將一世英名毀於一旦,最後落的晚節不保。

凱薩在西元前六十年的時候當選為羅馬的執政官。當兩年的任期屆滿,於西元前五十八年開始出任高盧總督,他在這個位置上,待了約九年的時間,南征北討的把這高盧行省擴張了好幾倍,這行省的範圍有多大呢? 說來不可思議,包含法國全部,比利時、德國南部、義大利北部、西班牙所在的伊比利半島北部以及巴爾幹半島。大約東西有三千英里寬。高盧行省的北面隔著萊茵河,面對了當時仍為蠻族的法蘭克人。後來,凱薩又由比利時渡海,攻下了不列顛群島(現在的英國),嚴格來說是攻下了英國南部。

特里爾的黑門
特里爾的黑門便是凱薩留下的遺跡,可以看出這裡的城牆規模

由於統治的需要,凱薩在特里爾建立了一個都市,作為控制北面邊界的首府,當時比利時與現今德國西南部都歸特里爾管轄。所以,如果來到特里爾,觀光指南會介紹說,這裡是德國所建立的第一個都市。

凱薩被刺身亡之後,他的養子(也是他的侄兒)屋大維(Gaius Octavius Thurinus)成為羅馬帝國的第一任皇帝,也就是後來著名的奧古斯都大帝(Imperator Caesar Divi F. Augustus)。

奧古斯丁大帝(前63年-14年)是羅馬帝國的皇帝,但是他任內倒是做了許多的好事,例如,他大力發展交通,建了許多的大道,通往各個殖民地。後來有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就是講這件事。

而當時的特里爾由於作為帝國北部的政治、軍事中心,也有三條大道在這裡交會。特里爾肩負著對於行省北面前線(荷蘭南部、柯隆、緬茵茲)的控制,對於比利時與法國南部的管理,同時持續支援著帝國對於不列顛半島軍事行動。公元前16年,奧古斯都大帝決定將比利時獨立建省,省會便設於特里爾,於是這裡便快速的繁榮了起來。

羅馬帝國在奧古斯丁大帝過世之後的三百年之間,陷入繼承權的混亂;這段時間中,大約出了五十幾位的皇帝,就算辛辛苦苦的當上了皇帝,大約也幹不了幾年,不是病死,就是被暗殺。直到君士坦丁大帝(Flavius Valerius Aurelius Constantinus, 274 – 337)的出現。

君士坦丁大帝的父親叫做君士坦督 (Constantius Chlorus, 250 – 306)。大約在西元270年的時候,納伊斯斯(Naissus, 現今塞爾維亞的都市)發生了叛亂事件,君士坦督那時是一個年輕的軍官,只有二十多歲,隨著部隊來到這裡平亂。

一天來到一個客棧休息,君士坦督突然發現旅館的服務員海倫娜手腕上居然帶著與自己一模一樣的手環,她倆都認為這是神的旨意,於是便發生了有史以來第一次麻雀變鳳凰的故事。

君士坦督把海倫娜弄上了床,也弄大了她的肚子,十個月之後君士坦丁便出生了。君士坦督並沒有跟海倫娜結婚。

後來君士坦督調回羅馬,又娶了當時帝國皇帝的女兒,成為駙馬。最後接下羅馬帝國攝政王的工作。這時候才把海倫娜與君士坦丁接回到羅馬。君士坦丁嚴格來說只是個私生子,可想而知,這母子的日子不會太好過。

君士坦督後來拜派往帝國的西部任職為高盧行省的總督執政官,換言之,帝國的西部,歐洲萊茵河以南的地區,一直到地中海都歸君士坦督管轄。

但皇帝也不笨,父親外放當大官,兒子君士坦丁則被皇帝留在羅馬當作人質。

公元305年的春天,海倫娜決定救兒子出來,她用君士坦督的名義寫信給羅馬皇帝,以英格蘭的軍事任務不順利為理由,希望能派君士坦丁到英國來支援。

海倫娜除了信以外,還敬獻四位法國美女與許多美酒。在一夜的暢飲之後,羅馬皇帝同意了這個要求。君士坦丁拿到命令之後立刻出發,逃往英國。據說沿路驛站每一匹被他騎過的馬,都拉傷了腿。當皇帝酒醒的時候,他已經進入到高盧境內,皇帝雖然後悔,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海倫娜在法國北部的港口Boulogne等他,母子一會合便一起度過英吉利海峽。君士坦丁在英國與他父親一起作戰,在英國待了一年的時間。

公元306年七月,君士坦督突然染疫過世,臨終前宣佈由君士坦丁繼任自己總督的職位,這個決定得到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區域將領的響應。

羅馬的地方行政官是有世襲的傳統,最終也得到了羅馬皇帝的同意。

君士坦丁成為行省的省長之後,迅速結束了在英國的軍事行動,回到歐陸,定都在特里爾(Trier)。他在母親海倫娜的輔佐之下,開始大力建設了這個城市。

君士坦丁的成功,處處都有海倫娜在背後精心操作的影子。海倫娜在年輕的時候,對於拜火教的教義,已經有所了解。她可能也知道基督教的教義與拜火教在某些程度上,是有些相似的。那時候,拜火教已經是波斯帝國的國教,而且是羅馬帝國的對頭,如果自己說是信拜火教,在政治上等於要結束他們母子的生命。

一個比較簡單的做法,就是把基督教作為包裝,然後融入一些她的信仰,這才是最聰明的作法。

傳統上羅馬是多神論,而拜火教與基督教都是一神論,所以兩者在教義的整合上是容易的。基督教的唯一真神叫做上帝,祂沒有名字。而拜火教的真神叫做阿胡拉·馬自達(Ahura Mazda)。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阿胡拉·馬自達的形象,這位造物主有像老鷹一樣的翅膀,祂代表光明的形象,所以太陽是他的左眼,月亮是祂的右眼。

這篇故事當中,是以君士坦丁大帝作為主角,海倫娜作為配角,另外一篇以海倫娜為主角的文章中,才詳細的用海倫娜的角度來說這裡面的故事。

君士坦丁大帝與海倫娜除了軍事與建設之外,在上任不久,就宣布在高盧行省之內,基督教徒擁有信仰自由的權利。這時期,整個羅馬帝國都還是禁止基督教傳教的,這個命令,造成許多基督教信徒移民到高盧行省的區域裡面,包含許多當時的一些高級知識份子。

----------------------------------------------------------------------------------------------------------------

不能一直說故事,特里爾的景點,還是介紹一下的。

選帝侯宮(Kurfürstlicher Palais)
選帝侯宮(Kurfürstlicher Palais): 攝於2017年6月3日

離開聖殿之後,自然會到旁邊的選帝侯宮(Kurfürstlicher Palais)拍照,這是當年大主教的宿舍,非常漂亮。門口對面是非常大的花園。

選帝侯宮(Kurfürstlicher Palais)門前的花園
選帝侯宮(Kurfürstlicher Palais)門前的花園: 攝於2017年6月3日

君士坦丁大帝定都特里爾之後,開始在羅馬的基礎上,留下了許多的建設。所以今天我們來到這裡,看到的遺跡,大多是君士坦丁大帝時期便開始經營的。

除了剛才看過的宮殿之外,他還為他的母親,建立大教堂。大教堂自然也是主要景點,但我寫在另外一篇:德國特里爾(Trier)聖彼得聖殿(San Peter Basilica): 聖海倫娜的故事。

所以接下來我們在特里爾的行程就要去看大浴場的遺跡。大浴場是羅馬人重要的設施,肩負保健、清潔與社交活動的多重任務。目前在這裡已經發現了三個羅馬時期建的大浴場。

第一個與君士坦丁聖殿比較近,稱之為特里爾皇家浴場(Trier Imperial Baths或Kaiserthermen)。基本上,就是往花園的盡頭走去,就是浴場遺跡。

由皇家浴場遠眺選帝侯宮
由皇家浴場遠眺選帝侯宮:攝於2017年6月3日

皇家浴場也稱為凱薩浴場(Kaiserthermen)是當年貴族使用的浴場,可以自由參觀,浴場與選帝侯宮(Kurfürstlicher Palais)、君士坦丁聖殿(Konstantinbasilika)組成一個很大的景點。

皇家浴場遺跡
皇家浴場遺跡:攝於2017年6月3日


Barbarathermen

芭芭拉浴場(Barbara Baths或Barbarathermen)在比較靠近摩賽爾河河畔,號稱是阿爾貝斯山以北最大羅馬浴場遺跡,目前應該是在發掘與整理當中,所以保護起來的,遊客無法入內參觀。不過我們還是在外面拍了一些照片。

第三座羅馬浴場的遺跡,是位於市區的溫泉浴場(Forum Baths),比較小,這應該是最原始的浴場,但遺跡在1990年才被發現,目前被一棟玻璃屋保護了起來。

----------------------------------------------------------------------------------------------------------------

大致看完景點,再回到君士坦丁大帝的故事。

君士坦丁大帝在特里爾與高盧省鞏固自己地位的同時。羅馬那邊正鬧得不可開交,幾位攝政王、皇帝沒完沒了的打來打去。最後爭鬥逐漸開始影響君士坦丁大帝在高盧省的統治地位。

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大帝帶領四萬人部隊,殺入義大利半島。到時十月,終於打到了帝國首都羅馬附近。

羅馬那時候是有城牆的,而且高達十公尺高,被認為是不可能被攻破的。城牆唯一的弱點在台伯河的沿岸,有一段只用河流作為屏障,沒有城牆。於是君士坦丁大帝就希望利用這個弱點來進攻。

羅馬的台伯河
羅馬的台伯河,看起來似乎不寬:攝於2017年九月。

羅馬皇帝當時手上的兵力是君士坦丁大帝的一倍,而且是最精銳的羅馬禁衛軍團。當君士坦丁大帝的部隊到來時,羅馬皇帝將台伯河上的橋樑,全部都燒掉,就躲在城裏,不理會君士坦丁的進攻。

那天,正逢皇帝即位六週年,便在羅馬競技場舉行戰車比賽來慶祝,比賽時民眾訕笑皇帝在大敵當前的時候,像縮頭烏龜不敢出戰,確搞戰車比賽活動。皇帝非常生氣,便詢問女巫,如果出戰是不是會贏? 女巫占卜後,告訴他明天如果出戰,將會大勝。

於是皇帝馬上搭了一座橋,率領部隊渡過台伯河,迎擊君士坦丁的大軍。

君士坦丁在決戰的前一夜,做了一個夢,一位天神出現,要求他將☧這個符號,畫在士兵的盾牌上。他起床之後,照做了,並且告訴士兵們,這個符號將會保佑大家在戰場上的安全 。

根據隨軍的著名基督教學著的紀錄:『在中午決戰的時刻,天空中由太陽那兒飛出了一位神明,拍動著長長的翅膀,並發出耀眼的光芒。』

君士坦丁的大軍在鼓舞之下,隨即發動衝鋒。皇帝的大軍當時是背水一戰,結果並不如預期,他的大軍在衝擊下潰敗,許多人掉到河中,連皇帝也在水中淹死。就這樣君士坦丁順利的拿下了羅馬,成為帝國的皇帝。如同他在特瑞爾的工作,君士坦丁大帝上任之後,立刻赦免了當時者羅馬帝國其他區域中,還是禁止的基督教。

君士坦丁大帝佔下了羅馬之後,擁有的正統的帝國皇帝的地位。但羅馬帝國還有東部的國土,當時是李錫尼擔任總督。

君士坦丁大帝與李錫尼是舊識,李錫尼的夫人,就是君士坦丁大帝的妹妹。所以一開始,雙方關係不錯,李錫尼同意優先解決基督教的問題。西元313年,兩人在米蘭見面,簽署了”米蘭敕令”,給予基督教徒在羅馬全境自由傳教的權利。換言之,開放人民宗教信仰的自由。一夕之間,基督徒大量的湧現,同時視君士坦丁大帝為救世主。

但到了西元320年,帝國東部的實際統治者李錫尼已經發現情形不太對勁,人民大都擁帶君士坦丁大帝了。於是重新開始鎮壓基督徒。君士坦丁大帝也展開軍事行動,君士坦丁大帝的部隊依然使用☧這個符號作為軍旗。李錫尼代表羅馬的原始諸神信仰。雙方混戰了四年。

西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取得了最後的勝利,統一了羅馬帝國。隨即開始了在拜占庭建立新都的工程,命名為新羅馬。工程在公元330年完成,並改名為君士坦丁堡。

在完成統一之後,大帝隨即發現基督教由於多年的地下發展,已經產生了許多教義各異的教派,這顯然可能會是不安定的力量。於是在統一帝國的第一件事便召集各地方教派的主教來開會,這就是基督教發展史上最重要的第一次尼西亞主教會議(First Council of Nicaea)。

西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邀請全境內超過1800人的神職人員前往土耳其參加這次會議。會議中有幾項決議對於後世有極為深遠的影響,我簡單的條列一下:

  • 解決當時教義當中最大的爭議,確認耶穌是天父的兒子。
  • 訂定標準版聖經的內容,稱之為尼西亞信經。最令我吃驚的是,耶穌基督在這裡被描述為“來自光的光,來自真神的真神”,宣告了他的神性。
  • 確定逾越節/復活節的日期,之前大家各過各的。主要是將節日的計算與猶太曆法脫鉤。
  • 定義教會的組織與紀律,共有二十條,稱之為教規。

這些結論在大會閉幕的時候,是由君士坦丁大帝親自宣佈的,正等於成為了帝國的律法一般,從此基督教取得了羅馬帝國的國教地位。

在君士坦丁堡完成之後,大帝就長住於此,一直到西元337年,以65歲的年紀過世,結束了他的旅程。

君士坦丁大帝雖然年輕的時候,就曾經說他的個人的信仰偏向基督教,但他一直到過世之前,才完成受洗,正式成為基督徒。

他的生前建造了聖使徒教堂,而他的石棺依照他本人的意願,放置在聖使徒教堂內。

------------------------------------------------------------------------------------------------------------------------

2019年月一日我終於來到伊士坦堡,見證了君士坦丁大帝所建造的聖蘇菲亞大教堂。

聖蘇菲亞大教堂
聖蘇菲亞大教堂: 2019年二月攝於土耳其伊士坦堡

接下來我曾經想找聖使徒教堂,看一看他的墓,一查之下,發現聖使徒教堂已經拆除,原址改建成了一座清真寺,那當年的墓呢? 

其實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時候,石棺就已經被顯然想要搶劫的十字軍給打碎。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除了洗劫君士坦丁堡之外,也滅了這有一千年歷史的東羅馬帝國。

PS:我在這篇當中有交代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故事

不過一些君士坦丁大帝石棺的碎片被保存了起來,目前被收藏在伊士坦堡考古博物館(Archaeological Museum)的”伊斯坦堡穿越時代展覽室(Istanbul through the Ages Pavilion)"當中。後來,我也在展覽室當中,找到了石棺的碎片。

君士坦丁大帝石棺的碎片:2019年二月攝於伊士坦堡考古博物館(Archaeological Museum)

考古博物館(Archaeological Museum)的外觀:2019年二月攝於伊士坦堡

PS: 有關伊士坦堡考古博物館的拜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